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合理调整养殖模式,不仅可提高鱼苗培育成功率,也可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现介绍以下注意事项,供广大水产养殖户朋友参考。
鱼苗池选择 面积1至2亩,水深0.7-1.2m,池堤坚实,不漏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鱼苗池不宜过大,水体不宜过深。过大,容易形成风浪,鱼苗随风浪与池壁碰撞,会降低成活率;过深,难以提高水温;面积过小,水温变化快,难以稳定鱼苗的生活环境。
放苗前彻底清塘 在鱼苗放养前半月抽干池水,清除杂草,挖去过多淤泥,让阳光曝晒或每亩用生石灰150kg化水后全池泼洒,以杀死病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进水口要用30-50目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类和敌害生物进入池中。
科学选购鱼苗 鱼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鱼苗成活率。鉴别鱼苗质量好环的方法有:
1、鱼苗规格整齐,鳞片完好无脱落现象。
2、鱼体无寄生虫(最好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3、在暂养盆内,将水体搅动成漩涡状,鱼苗能在漩涡边缘逆水游动的为好苗。
4、取少量鱼苗放入盘中,鱼苗游动活泼,身体清洁,口吹水面,鱼苗能逆水游,倒掉水后鱼苗留在盘底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圈状的为好苗。
放养鱼苗要点 1、“试水”后下塘:鱼苗放养前,取少量鱼苗放在鱼池网箱中,半小时后若鱼活动正常,即可放苗。
2、肥水下塘:肥水池塘中浮游动物(轮虫)正处于繁殖高峰期,鱼苗入池后,有充足适口的天然饵料,能提高鱼苗成活率。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250kg,鱼池施肥后7-9天,轮虫繁殖达到高峰期。可用玻璃杯取池水观察浮游动物(主要为轮虫)数量是否丰富,此时鱼苗即可下塘。
3、投食下塘:下塘前,将鱼苗放入稍大的塑料盆内,按每万尾鱼苗取蛋黄2-3个,将蛋黄捣烂用水稀释,经40目聚乙烯网布过滤,均匀洒在盆内,15分钟后即可放入池中。
4、调温下塘:鱼苗下塘时,注意氧气袋与鱼池水温差不能超过±2℃。若温差过大,应将氧气袋放在鱼池水面上,待袋内水温与鱼池水温接近时,才将鱼苗缓慢放入池中。
5、选点下塘:应将鱼苗分散下塘,不可将所有鱼苗在同一点下塘。鱼苗经过长时间运输以后体质较弱,游动能力较差,若同一点投放太多容易造成局部缺氧和中毒的情况。
合理密养 培育鱼苗一般一口池只放一个品种,不宜混养,每亩可放养鱼苗8-10万尾。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密度过高,易造成鱼苗浮头,或因饵料不足而降低鱼苗生长速度。
投足饵料 适时施肥 培育鱼苗以水质培育为重点,需保持水体适当肥度,可定期施肥。
前期培育以投喂豆浆为主,泼洒豆浆要少量多次,均匀泼洒,投饵要做到“三遍两满塘”(即每天泼浆3次,其中2次全塘泼洒,1次围绕鱼地四周泼洒)。豆浆要现磨现泼,不可搁置太久,每天按每亩水面取黄豆3-4kg,磨浆投喂,黄豆一般应提前用水浸泡2-3小时。施肥可以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生长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不足时,要及时追肥。一般在鱼苗入池一周后,每5-7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水面施有机肥30-50kg。施肥时应使用发酵消毒后的有机肥。
调节水质 定时巡塘 鱼苗入池前期,水深控制在40-60cm,有利于提高水温和促进饵料生物生长繁殖。7天后,每3-4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0-15cm。注水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鱼长时间顶流,消耗体力,影响生长。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和鱼苗的活动、生长情况,以确定投饵数量和施肥量,发现病害要及时治疗和清除病死鱼。
及时防治 适时分池 除了定期使用消毒杀菌剂以外,还需在发病高峰期间添加内服药。用药要注意忌频繁用药,忌不对症下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要特别注意观察,预防鱼苗气泡病的发生。
鱼苗经25-30天培育,长到3cm左右时,要及时分池,以降低饲养密度,促进夏花生长,提高夏花出池规格。
夏花出池前需进行拉网锻炼,拉网前要停食1天,操作时动作要轻,速度要慢。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