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尽管多宝鱼市场逐渐回暖,但要消除公众内心对“多宝鱼”的恐慌,恐怕仍是个漫长的过程。
令人欣慰的是,记者采访期间,烟台市渔业部门和养殖
大户已频频同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方面沟通,把检测合格的多宝鱼送到市场,希望通过建立点对点的有效对接挂钩制度,打造“健康、安全、放心”的水产品品牌,重建市民对多宝鱼的消费信心,但“多宝鱼事件”却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警示———
当危机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危机?
采访中,记者获知,上海“多宝鱼事件”发生后,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水产养殖监管:如推进苗种许可制度,实行苗种检验检疫;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产品经检测不合格禁止出场;建立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指导养殖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制度等。这些措施尽管得力,但反映还是不够迅速,一些方面还是不够完善。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只是相关部门在单方面作出努力,而没有见到其它部门的有力配合,更没有见到“危机专家”的身影。另外,在拯救多宝鱼的过程中,不少县市还是各自为政,举办推介活动多囿于本地,有的多宝鱼大市没有把营销主要精力投向危机发生地的上海、广州、北京等主要消费市场,而是在当地举行多宝鱼厨艺大赛和市场营销会等活动。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营销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
两个多月来,面对巨大销售压力,一些县市区有关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被一条小小的多宝鱼完全打乱了。细细回想,这样的危机并非初次发生在我们身边,犹在眼前的“龙口粉丝”事件,差点将我们培育百年的一个品牌毁掉!而处理这一事件,耗费了多少人的精力?造成了我市粉丝产业多大的损失?
其实,突然而至的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应对危机或应对失当。就像此次“多宝鱼”事件,假如上海方面对外公布检测结果时,我们能及时组成危机应对小组,聘请危机管理专家参与,动员起危机事发地媒体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回应,查封被检“不合格”产品,对外澄清事实,告知公众详尽产地和相关批次,提醒消费者慎食本批次产品等,就像媒体曾经报道过的处理不合格奶粉一样,一个品牌、一个批次的产品出现问题,就处理这个品牌或这个批次,而决不会“城门失火,殃及鱼池”,这样我们就能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可惜的是,人们几乎没有在媒体上见到这些应对举措,使这一事件由上海迅速蔓延到广州和北京。
有专家指出,一些产业建立起来很难,摧毁起来却是易如反掌。特别是在人们的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媒体传播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一起小小的事件,经过媒体传播,就可能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毁灭。此前发生在我市的“龙口粉丝”事件,外地的金华火腿事件,涪陵榨菜事件,莫不是由媒体报道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都对这些行业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我们能从这些事件、尤其是从多宝鱼事件中吸取教训,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应对及时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危机应对程序,快速反应,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那么则是我们从多宝鱼事件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