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外地鱼“霸占”重庆市场
“快给长寿的李老板打个电话,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再给我们准备一批货……”陈霖一边帮忙装鱼,一边催促着儿子。
12月12日傍晚,室外的气温已经降到7℃左右,凛冽的风中夹杂着刺骨的寒意,但陈霖的心头却异常温暖———因为生意好得有点出乎意料。
陈霖是江北盘溪农贸市场的一个从事水产品批发的老板,专门批发销售来自长寿、梁平等地的本土“水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生意好,正是接二连三的多宝鱼、桂花鱼风波带来的。
不过,时间倒回两个多月前,陈霖的处境可谓大相径庭。
“虽然拥有众多江河湖泊,但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给重庆水产业带来竞争优势。重庆水产业的半壁江山过去一直由湖北、成都、山东等外地鱼牢牢掌控着。”陈霖告诉记者,对于一个以销售本地鱼为主的鱼贩来说,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每年10月到第二年三四月份,大量湖北等地的外来鱼会源源不断地运抵我市渝东地区,并进入主城市场,对重庆本土水产品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外地水产品冲击重庆本土市场最厉害的武器就是价格。与我市相比,湖北等地的外来水产品价格普遍偏低,即使是加上运费,其市场价格与重庆本地水产品相比也颇具竞争优势。
本土水产品逆势而上
从多宝鱼事件到桂花鱼事件,近一段时间以来,一连串的外地鱼先后出事,让广大本地消费者对外地鱼失去了信心。
据悉,在多宝鱼事件中,我市西三街水产批发市场里的不少经营户遭受到沉重打击。“由于多宝鱼被禁售,但又没有退货渠道,所有损失就只有自己承担。”西三街水产批发市场的一个经营户告诉记者,更为致命的是,紧接着又是桂花鱼出事,直接影响到了外地鱼的销售。许多消费者买鱼的时候先打听是从哪儿来的,如果一听是从外地来的,干脆就不买了。
而日前,因含有致癌物质硝基呋喃,老虎斑、杉斑、黄立仓三种东南亚海鱼身陷“致癌门”事件在香港引爆,更是对我市外地鱼的销售雪上加霜。
就在外地鱼相继陷入信任危机的时候,曾经销售低迷的重庆本地鱼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近段时间来,我们本土水产品的销售要比往年好得多。”陈霖告诉记者,从整个盘溪农贸市场的批发量来看,11月中旬以来本土水产品的销售量出现上升趋势。由于供货减少,部分地方的本土鱼甚至出现了断货现象。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