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1月13日,本报报道了我市大菱鲆养殖行业面临困境、近300万尾成鱼池中待售、养殖企业和业户心急如焚的现状,并启动了“拯救威海大菱鲆行动”系列报道。这一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本报新闻热线不断。截至昨日下午4时,本报陆续接到数十个热线电话。很多养殖企业和业户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有的咨询大菱鲆市场行情,有的积极建言献策,为威海大菱鲆寻找出路。
当天9时许,荣成养殖业户孙先生打来电话。他激动地说:“报社推出这样的行动,让我非常感动。作为威海的主流媒体,你们能够积极为养殖企业和业户着想,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市场难题,让我们养殖企业和业户看到了希望。相信在报社精心组织下,这次行动肯定能收到实效。”
养殖户王先生说,新闻界的关注对大菱鲆市场“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不利影响,是广大养殖企业和业户的共同愿望。他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行动,规范理顺市场流通环节,让威海大菱鲆及早上市,减轻企业压力。
做服装生意的梅先生则在电话里为养殖企业“支招”。他说,当务之急是先为池中不能及时上市的成鱼找到出路。他建议养殖企业和业户可以考虑和一些鱼类深加工企业联系,将大菱鲆成鱼做成罐头、袋装食品等。梅先生说,他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类深加工企业非常多。
本报的报道引起水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内人士的关注,并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市场信息。从事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宋吉波致电本报说,他了解到,超出0.5公斤的大菱鲆市场上不好销售,但他有一个日本客户需要0.8公斤以上的大菱鲆,只要能达到出口商检的标准,他可以为“超重”的大菱鲆解决销售问题。一位来威做水产加工生意的浙江商人说,他原本计划来威采购黄花鱼,看到报道后非常关心威海大菱鲆的情况。他请报社帮助联系几家大型养殖企业,准备联合几个生意伙伴与养殖企业洽谈大菱鲆生意。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