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日,笔者在位于山东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看到,一尾尾体格健壮的国家一级保护鱼类——中华鲟在养殖池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据悉,自2003年底基地引进该鱼种以来,经过近3年的工厂化养殖,目前已繁育800余条,最大单体重量已达20余公斤。另外,世界名贵鱼种美洲黑石斑、大菱鲆、皱纹盘鲍等海水养殖新品种在这里也随处可见。这也展现了近年来即墨市聚力打造海洋科技“硅谷”,推动全市渔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即墨市拥有183公里长的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产养殖业一直是该市东部沿海20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曾红极一时。但近年来,由于受养殖技术滞后、品种单一、种质退化等因素制约,该市的海水养殖业持续低迷,许多养殖户非但没能致富,甚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为此即墨市审时度势,在东部沿海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500亩的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决心用科技引领全市渔业经济再次腾飞。经过3年多的聚力打造,目前,一座集科学研究、水产种苗繁育、养殖、海洋药物及海洋食品加工、水产饲料加工、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建设档次全国一流的综合性产业化基地赫然屹立于鳌山湾畔,并已成为我国海洋科研最前沿阵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之一。
目前,基地累计投资2亿多元,引进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5家国内重量级海洋科研院所,在此建设了6大水产科研生产项目,形成养殖和育苗水体4.4万立方米。现已成功引进繁育中华鲟、美洲黑石斑等名优特新品种11个,研发推广了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海水养殖动物多倍体育种育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高密度无菌生物饵料生产等新技术11项。如今,走进基地犹如踏进我国海洋渔业科技的“硅谷”。
基地的建成,极大促进了海水养殖苗种培育及健康养殖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进程,对当地及周边的海水养殖产生了强大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基地累计培育各类水产优良苗种48亿单位,生产优质渔用饲料2万余吨,带动发展养殖户2100多户,辐射区养殖面积6万余亩。去年,该市海水养殖面积发展到23万亩,总产量达到20.8万吨?熏直接为农民增收近12亿元,为当地乃至胶东半岛沿海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科技保障。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