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记者日前从市海洋渔业部门获悉,进入冬季渔汛以来,我市接连发生数起渔船因天气原因、船员临水作业时未按规定穿救生衣等造成船员落水、渔船损坏的事故,给我市渔业安全生产、海上险情急救体系提出了严峻要求。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渔业安全救助体系建设。现有祥渔、梅林、东埔3个渔业通讯岸台,大中型渔船均配备了90C对讲机,近海渔业安全救助通信网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市还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建造的集渔业执法、救助于一体的中国渔政船,在海上抢险救助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祥渔渔汛站的老蔡介绍,现该岸台与500多艘渔船挂钩,岸台每天为渔船提供准确及时的海洋天气预报及相关信息服务。渔汛期间,常接到各类险情,今年来已经接到200多起救助信号,并按要求立即将信息传播到遇险渔船附近海域的船舶,同时向市海洋渔业局、渔港监督等相关部门报告。
倡导设立“渔业救助基金”
记者采访中得知,我市目前出现的海上抢险救助大多是义务的,渔民对遇险渔民救助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祥渔、永宁等一些曾有救助经历的渔民告诉记者,海上作业时遇到险情时,往往是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向遇险船舶施救的。渔民认为,对遇险渔船施救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人员及油费等,海上抢险救助难度较大。根据有关法律规,海上抢险救助一般是有偿的,被救助对象须按具体情况向施救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
渔业救助体系如何才能得到完善呢?一些渔民及涉渔部门有关人士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渔业海难事故救助基金,鼓励渔民积极参与海上互助互救,对于参与海难救助行动的有功渔船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或经济补偿。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和组织广大渔民群众积极参加渔船及船工保险,以提高渔民抗击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的生产能力。此外,把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和渔业海难事故抢险救灾相结合,更好地为渔业安全生产、为渔民群众服务。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