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年来,随着我省渔业产业化经营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渔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涌现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拥有水产养殖基地93.7万亩,带动了数十万农户增收致富。12月5日,省海洋与渔业局、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又新认定42家江苏省渔业产业化经营成长型骨干企业,这42家企业年水产品加工量超过15万吨,带动基地规模和渔农户分别达到244万亩和11万户。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对龙头企业的发展又提出更高要求:到“十一五”末,全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比例力争达到45%以上。记者近日随省海洋与渔业局采访中发现,全省各地渔业龙头企业在努力创新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发展壮大了自身。
模式一:龙头建基地带农户
公司建立养殖基地,与基地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接机制,向农户统一供应苗种,提供技术指导,实行标准化生产,收购农户产品进行统一加工、销售。这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基本模式。截至2006年上半年,全省水产品加工企业达753家,水产品年加工总量达58.3吨,产值超过80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采取这一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通过这一模式,苏州太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太湖吴中区东山镇大咀港建设了太湖蟹出口加工基地,直接联系农户210家,间接联系农户1000余家,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05年,全区太湖大闸蟹产量8200吨,产值达6.6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7.1%;出口920吨,创汇1800多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河蟹总量的四分之三。蟹农人均纯收入达1万多元,大闸蟹养殖成为全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宝应县,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生产基地4.5万亩,辐射养殖面积近15万亩,带动农户3000户。今年,公司与农户签定了技术服务及产品收购协议680份,涉及面积4.2万亩,产品统一以“宝应湖”商标对外销售。公司在农户中推广了湖荡围网养蟹、大水面鱼蟹混养、甲鱼无公害养殖和乌鳢池塘高效养殖等10多种新技术,每亩池塘的产出增效500-800元,高的可增效千元以上。特别是新引进的乌鳢池塘高效养殖项目亩产量2500公斤,亩效益4800元。
模式二:公司牵头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加工企业、养殖单位、农户、经纪人组成,有效地密切了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之间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保护了农民利益。
草鱼是淮安市楚州区传统的养殖品种,但长期以来由于草鱼养殖周期较长,平时市场消费很少,到年底才集中上市,往往价格较低,渔民收入不高,养殖面积日趋减少。2005年3月,作为全省最大的淡水鱼加工企业,淮安市外婆家食品有限公司在广大养殖户的强烈要求下,成立了楚州区草鱼养殖与加工协会,吸纳集体会员16名、个体会员328名,覆盖全区18个乡镇、5.2万亩养殖水面。协会利用外婆家公司的持续加工生产能力,带动基地1.5万亩,农户1500户,为全区草鱼销售畅通了渠道,稳定了价格。2005年全区新增草鱼养殖户1200多户,养殖总面积达5万亩,比2002年增加3万亩。主养平均单产400公斤,亩产毛利1400元;混养草鱼平均单产200多公斤,亩产效益1000余元,均比往年有了不小的提高。
目前,全省共有种类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1275家,渔业经纪人队伍31510个,加入组织的渔户达3万多户,占渔户总数的10%。
模式三:股份运作,农民成股东
采取合同、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公司与农户结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户在得到劳动所得的同时,也享受了资本收益。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新模式。
兴化市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将公司创办之初主要合作者的股份分割到各个塘口,对各塘口独立核算,按股分红。塘口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并获得每年塘口利润的1/6。如塘长同意将1/6的利润转为股金,这个塘长就成为这个塘的股东之一。今年56岁的大垛镇陈卞村农民孙宏满,4年前被聘为基地塘长。由于他工作责任心强,2003年春,公司奖励给他所在塘口1/4的股份。他没有投入一分钱现金,却在2003年、2004年分别获得4万元和8万元红利,去年,他在分得养殖红利8万元以外,还额外拿到在塘口工作的1万元工资。
到目前为止,红膏公司已有近1/3的塘长拥有股份,在公司股东名册上,已有了181名农民股东,同时转移农村劳力、安置下岗职工1600余人。通过股价运作、滚动发展,公司共吸纳资金6400万元,已拥有固定资产2263万元,养殖水面12万余亩,2005年实现销售1.2亿元,利税2000万元,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中国河蟹养殖大王”称号。
在赣榆县,省级星火龙头企业江苏榆城集团选择了150户有一定基础的养殖户,采取入股和合作的方式,建成600亩高标准幼蟹暂养大棚作为养殖示范,带动全县新发展幼蟹大棚2000多个,总面积达5000多亩,仅此一项使本地养殖户人均增收上千元。与此同时,公司也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销售收入1.98亿元,利润总额1571.9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苗种培育经营集团公司。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