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广东省肇庆市有个烂柯山下典三村,村长梁焕林是个体民营企业家。在2003年承包了文庆塱中格塱700亩渔塘养殖基地,从种苗生产到商品鱼的养殖都进行标准化管理,带动村里100多户农民养殖“文庆鲤”,面积达2300亩,总产量1800多吨,产值达3000多万元。
文庆鲤是肇庆的名优特产,素以“身娇肉贵”闻名于世。因为鱼两侧腰间长有闪闪发光的金线,游动时金光闪动,又称为“金线文庆鲤”,其肉滑鳞脆,甘香味美,而且无腥气。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文庆鲤还作为国宴名菜款待外宾,并作为活鲜鱼出口,远销港澳和东南亚等地。
进入80年代后,由于承包户盲目追求养殖产量,不求质量,致使文庆鲤(鲩)的肉质、口感和风味一落千丈,生产的鲤鱼无论在外观和肉质上都与传统养殖的文庆鲤相差甚远,而且文庆鲤品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
眼看拥有百年多历史的地方特色品牌日渐衰落,梁焕林站在文庆塱的田埂上,看着一片低效益的渔塘,作为村长的他心里很难受。肩负着家乡人民的期望,2003年他大胆承包了文庆塱700余亩的水田,这也是梁焕林养鱼事业的起点,自己投资80万元,想方设法恢复文庆鲤的品牌。刚开始由于缺乏技术,效益并不尽如人意,鱼苗放养密度过大,鱼种质量搭配不当,当年收成的文庆鲤个头偏小,肉质口感也达不到昔日水平,销不出去。面对困境,梁焕林的心并没有乱方寸,也没有放弃,他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养殖技术改进创新,才能恢复文庆鲤的原状。
他迅速与肇庆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联系,对养殖技术进行改良;同广东省内水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以技术重振文庆鲤传统水产品牌的声誉。从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数据到继承文庆鲤传统养殖模式和保证品质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一套既充分利用现代化水产养殖技术,又适应当前水产品市场要求的养殖计划。并采取将现在的池塘进行改良,引种原文庆塱野生的、茨实、本地泥土生长的水稻等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恢复生态环境,利用采集本地鲤鱼种作为人工系统繁育等措施,恢复文庆鲤的品质。经过艰苦努力,基地生产的金线牌文庆鲤无论在产品外观特征和肉质食味等方面,已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得到社会各界食家的认同。
梁村长带领养殖户致富的关键一步是打造品牌,盘活文庆鲤。首先从承包渔塘到养殖技术、种苗培育着手,并向工商部门注册“金线牌文庆鲤”的商标,一环紧扣一环。而且在鼎湖区321国道旁边,特地专门开设一家专门品尝文庆鲤的餐馆“天湖大庄园”;推出精心设计的全鱼宴,文庆鲤再次出现在餐馆广大食客眼前。目前,文庆鲤活鲜鱼还出口港澳,深受港澳市民的青睐。
文庆鲤的养殖产业成果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村长梁焕林成功养殖并带动当地养殖户将养殖面积扩大到3000亩,亩产从原来400千克提升到800千克,农户年均收入增加78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