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开海两天,大马力渔船开始靠岸卸货。昨天记者在胶南积米崖码头采访,正赶上两艘大船靠岸,船老大失望地告诉记者:这一趟捞回来万数来斤货,不过,数量虽然多,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大鱼。辛辛苦苦往返近百海里,渔民们对收获有点失望。
捞起来的“鱼食”很多
大船一靠岸,冷藏车就立刻靠上前来。 “这都是提前联系好的主顾,我们不做别人家的买卖。 ”记者看到,这两艘拖网渔船收获不小,刀鱼
、鲅鱼、本地鲳鱼、黄花鱼都有,其中要数鲅鱼最多。“这一趟数量虽然多,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大鱼,鲅鱼四五斤就算大的了。 ”船老大告诉记者。
昨天晚上,胶南船主王本波告诉记者,昨天早晨回来这批船的收获都不怎么样,“大部分也就只有四五千斤,行情也不好,两条船回来,能有十条八条六七斤重的鲅鱼就不错了。这里面还有不少鱼食,廉价买给鱼粉厂作原料。”王玉波还告诉记者,据他观察,这几天靠港的渔船当中,也没有新鲜的海货品种上岸,和往年都一个样。
抓不到大鱼,出海一趟不能白耗钱,无奈之下,渔民就得打小鱼的主意了。记者看到,很多捕鱼船上都装备上了网眼极为细小的渔网,这种渔网的网孔有方形的,有菱形的,最粗的刚能伸进去大拇指,最细的连小拇指都伸不进去,业内人称“断子绝孙”网,意思是再小的鱼虾都不放过。记者在码头和渔船上看到,正在晾晒的渔网上还挂着一些被晒死的小鱼小虾的尸体,个头不过有几厘米长,小拇指粗细。而船老大卸下的货中,被他们称为“鱼食”(小鱼)的有近二十箱。
收不到海捕鱼就收养殖货
昨天中午,在胶南积米崖码头,来自胶南市区一家水产品加工厂的李先生来回踱步,等着收海货,而他身后的冷藏车还是空空如也。“我现在是什么鱼都要。今年受日本的核辐射以及渤海湾漏油事件影响,大部分船只都选择南下捕鱼,加上近些年大家对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因此海洋资源供应量本身就不足。 ”李先生分析说。
这边有人还在耐心等着远航的渔船归来,那边另外一户收购商家
已经坐不住了,干脆收购起了养殖的海鱼。两三条小船靠岸之后,数百斤的黑头、黄鱼还有红加吉鱼,这户商家通通全要了,也不管价格贵不贵,黄鱼的收购价30元一斤。
出一趟海能收获沙蜇近十吨
记者在开发区和胶南几处码头看到,开海这两天,和鱼类的捕获量稀少相比,渔民们捕获的沙蛰数量巨大,在码头上动辄就堆放着几十筐子,而且个头巨大。渔民们告诉记者,这些沙蛰距离岸边不远,通常是头天出海第二天返港的渔船,在离岸边不到20海里的地方捕获的,数量很大,一次能捕获十来吨。 “不过沙蛰的价格可是便宜得要死,一筐子40斤,才卖10块钱。 ”
科研人员
介绍说,海蜇是水母的一种,我们常见的是绵蛰和沙蛰。其实,大块头的沙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沙蛰品种体格本来偏大,只不过前些年很少被捞上岸而已。科研人员在调查中也发现,今年青岛沿海的沙蛰数量比往年有大幅增加。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