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记者从珠海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珠海市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日前通过来自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评审。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将建立起渔业十大功能区,到“十一五”期末,珠海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0.28万吨,总产值32.79亿元,上市渔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据《珠海特区报》报道,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市将建立起的渔业十大功能区为:陆域淡水精养区,至2010年适当扩大到12545公顷,形成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养殖基地,以海鲈为主的优质鱼养殖基地和淡水鱼类养殖基地;沿岸海水精养区,“十一五”期间,将沿海的一些低产盐碱地改为池塘和鱼塭,并开发滩涂养殖,养殖面积扩大到12000公顷,重点增加青蟹和牡蛎的产量,计划年产量2万吨;浅海滩涂护养区,“十一五”期间浅海滩涂的护养增殖面积扩大到6000公顷,产量1.1万吨;深海网箱开发区,到2010年,计划将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到68个,其中升降式24个、浮式44个,共10万立方米,用海面积209公顷,年产量0.5万吨;水产种苗供给区,未来的五年采用全人工孵化、购买受精卵育苗和购买幼苗标粗等多种方法,争取珠海市水产种苗的自给供应量达50%;渔港渔船装卸区,在珠海市岸线上另选址兴建一个以海洋捕捞为主的现代化渔港,在斗门白藤头渔港的基础上扩建一个以近岸水域和江河捕捞为主的中小型渔船的渔港码头;渔业市场物流区,建立4处水产品批发市场和5处渔需物资供应市场;渔业产品加工区,未来五年扩大冷冻加工能力50%;水产资源保护区,重点以珠海市珠江口海域的“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万山人工鱼礁区”、“庙湾珊瑚市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和“浅海贝类增殖护养区”为主;休闲渔业旅游区,该区建在珠海市风景秀丽的海湾和内陆万亩连片的水产养殖区。
专家们认为《珠海市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体现了珠海地方特色,同时,协调了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对珠海市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