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近年来,江西检验检疫局寓监管于服务,一方面严把进口关,坚决拒不合格产品于“国门”之外;一方面全力服务企业,扩大出口,使越来越多的江西产品走出“国门”。 源头监管,助企业破国外“壁垒” 6月初,位于广丰县的江西东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红火,一派繁忙。在国内水产品加工企业受日本地震影响、出口明显减缓的形势下,该企业生产的鱼縻制品、烤鳗出口大幅增长,1至4月出口300多万美元,预计全年可出口1000多万美元。 企业负责人谢育捷说:“企业逆势增长,得益于我们是全国唯一一个成功获得鱼縻制品出口资格的企业。这其中,离不开检验检疫部门的大力帮扶。” 为了让鄱阳湖优质水产大步走出国门,上饶检验检疫局主动介入,积极帮扶企业破除国外“壁垒”。为了使企业少走弯路,早在江西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建厂之时,他们就主动参与,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去年下半年,该企业生产的首批鱼縻制品顺利出口日本,成为全国对日出口鱼縻制品的唯一一家企业。 现在,我省在鄱阳湖水域建成了10多家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仅上饶就有7家企业获得了出口水产品企业卫生注册,出口水产品有鳗鱼、淡水小龙虾等10多个品种。 关口前移,创新进口废料验放模式 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我省启动了鹰潭铜拆解加工区项目建设。然而,作为全国内陆省份唯一经国家环保部批准的第七类废料拆解试点园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却遇到了政策瓶颈——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定,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和海关对申报进口的废物不予转关转检。这就意味着,鹰潭铜拆解加工区进口第七类废料需经上海、宁波、厦门等港口进口,在第一入境口岸报检清关后再运至鹰潭,这样必然导致进口废物二次开箱装箱,物流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不高,招商难度增大。 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江西检验局经过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属地报检、口岸初验、异地拆封、园区掏箱”的验放新思路,并向国家三部委提出了第七类废料进口转关转检试点要求。 经过积极争取、主动衔接,园区最终突破国家政策限制,开创性地打通了固体废物原料从上海港——九江港——贵溪港的转关运输通道,且运输路径最佳、运输成本最低。 2010年5月,鹰潭铜拆解加工区顺利通过国家四部委验收,成为全国内地首个圈区管理固体废物项目,并首次实现了进口废物原料口岸入境、内地掏箱检验检疫放行,有效解决了进口废料转检问题。 为确保将不符合规定的废物原料阻挡于国门之外,根据国家规定,进口废物原料运抵铜拆解加工区后,应按10%至50%的比例开箱检验。为提高通关速度,最大限度方便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江西检验局按最低比例10%开箱查验。同时,考虑到铜价波动大,实行“人等货”制度,将国家规定的“3天完成检验检疫工作”变为“现场查验,随到随检。” 口岸通关机制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发展和鹰潭铜产业发展。目前,鹰潭铜拆解加工区形成年拆解能力70万吨,先后引进12家拆解企业入园。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