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共同主办的“全国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主办的海水利用方面的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也是我国《海水利用专项规划》颁布实施以来举行的首次联系实际的经验交流活动。国家如此重视海水利用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如何推进利用海水资源的问题,而是一项必须认真对待、抓紧做好的紧迫的战略任务。
“水是生命之源”。淡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且南北分布不均。作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和最为发达的沿海11个省、区、市,却是我国最为缺水的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4,人均水资源量为1266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0%。而其中的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4省市人均用水量只有269立方米。由此可见,淡水资源危机的红灯已经在频频闪烁,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除了大力开展全面节水,提高水利用效率和实施必要的跨流域调水外,实施海水有效替代,优化沿海水资源结构已经成为缓解沿海地区日益尖锐的淡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海水利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05年,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联合颁布实施的我国首部《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为我国海水利用事业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和科学部署,它必将对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技术层面来说,海水利用是可行的。当前,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我国已全面掌握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两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吨淡水成本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方面,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沿海电力、石化和化工等高耗水行业。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形成自主成套技术和产品,实现了海水循环冷却产业化技术突破。目前,全国海水淡化的日产量为12万吨,年直接利用海水约为330亿立方米。根据《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的要求,“十一五”末,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日产80万~100万吨,年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将到达16%~24%。
应该看到,在海水利用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还不能适应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下很多功夫:要进一步推动《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贯彻实施;加强海水利用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缩短与国外差距;建立海水利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海水利用规范化管理;做好海水利用功能区选化和环境影响评价;加大海水利用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海水利用工作的良好氛围。
搞好海水利用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通过这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总结经验、交流提高、增进共识、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海水利用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难题作出我们的贡献!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