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南省罗非鱼年加工生产能力约40万吨,而海南罗非鱼年产量不到30万吨。图为定安县塔岭工业园区内的海南新台胜实业有限公司正在加工罗非鱼出口。 受出口加工带动,海南罗非鱼养殖业近十年来处在高速发展期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从1999年的5.8万吨发展到2010年的26.7万吨,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养殖技术不断进步,罗非鱼池塘精养最高单产已达到3吨/亩,居全国最高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在全国处领先地位,广受欧美等市场欢迎。 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产品供不应求、不当养殖方式存在等问题影响了海南罗非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今年起,海南省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罗非鱼产业化,新一轮罗非鱼养殖业“求量求质”的行动拉开序幕。 优势铺就快速发展路 海南养殖罗非鱼前景如何?在人称“海南罗非鱼大王”的周勤富等业内人士眼中,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前途广阔。 一方面,易于养殖和加工的罗非鱼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主要鱼种,国际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海南气候及水质,适宜养出优质罗非鱼,是全国罗非鱼养殖自然条件最佳的地区;海南内陆水域和海域水质绝大部分水质都在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优良水质标准以上,罗非鱼产品的质量安全系数高。 同时,随着《海南省罗非鱼产业化行动计划》的出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加工出口业的快速发展,海南罗非鱼养殖业被强有力的拉动。 发展受限呼唤“量质”再提升 在市场销售方面,海南罗非鱼绝大部分被加工出口到国外市场,加工出口量已从2006年的3.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9.5万吨。不过面对着广阔的市场,海南加工厂的日子并不好过。 “海南很多加工企业,近两年常面临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荣杰介绍,海南水产品加工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利于罗非鱼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了解,我省罗非鱼年加工生产能力约40万吨,而海南罗非鱼年产量不到30万吨。一些加工企业希望,政府能加强对海南水产品加工厂的规划建设,同时扩大罗非鱼的养殖。 近些年,国际市场上曾出现海南等地罗非鱼价格大幅下跌的状况。“少数养殖户追求高产量忽视高质量、养殖不规范等问题,给海南罗非鱼等水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监管处处长王辉平介绍,罗非鱼价格大幅下跌,就是因为部分加工企业产品不达标、出口受阻造成的。于2009年暴发的链球菌病,一度肆虐着海南罗非鱼养殖,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不当罗非鱼养殖管理方式的重新审视。 养殖潜力还可挖掘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少,可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空间变得十分有限。 海南山塘水库星罗棋布,可利用养殖的荒地、荒水面积仍较大。“充分利用这些荒地、荒水,既有利于促进海南罗非鱼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已在海南养殖罗非鱼达二十余年的周勤富介绍,去年海南1斤以上罗非鱼的塘边收购价是5.4元/斤,农民利润在1元/斤。每亩每年产量仅按2000斤—3000斤计算的话,农民每亩每年收益在2000元—3000元左右,且收益稳定。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加快推进罗非鱼产业化行动计划的实施,计划到2015年全省罗非鱼养殖产量达到40万吨,产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健康养殖模式盼强化 目前,海南省通过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及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立,使得许多养殖户纷纷淘汰传统的粗养模式,积极发展罗非鱼精养模式。 按照计划,“十二五”期间海南省罗非鱼养殖将主要强化健康养殖模式,重点建设罗非鱼健康养殖基地,发展大水面精养罗非鱼。海南省将通过加强和优化池塘标准化区域布局,提升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实施低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使水产养殖单产翻番,效益倍增。 “到2015年,海南省计划完成罗非鱼池塘标准化改造15万亩,全省池塘精养占全省淡水养殖面积的70%以上。”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加工贸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