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加吉头,鲅鱼尾,刀鱼肚子,鲕鱼嘴。”多少年来,老青岛人熟知海中鱼类以此四物最美。但今天,这一在民间流传多年的谚语正面临挑战。10月1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近海刀鱼正濒临灭绝。中秋餐桌难见刀鱼
10月1日上午9时许,在小港码头,家住山东路的市民黄先生围着市场逛了一圈,想买几条刀鱼的他发现,整个市场至少四五十家摊位中,只有两三家卖刀鱼的。就是这两三家摊位中,摆放的刀鱼也只有十几条,与满箱的螃蟹、黄花鱼等比起来寒酸不少。记者在小港码头看到,市场上销售的螃蟹、对虾、鲅鱼、老板鱼、黄花鱼等都随处可见,但唯独刀鱼缺席。两天捕不到半箱鱼
摊主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的船出海捕捞刀鱼,现在一般也就能捕上来三五十斤,就是最走运的一次也不过捕上来七八十斤,比起往年,现在的捕捞量下降了一半以上。他介绍说,市场上最常见的刀鱼大多是从东海的舟山渔场来的,也有远渡重洋从非洲进口过来的。这两种刀鱼相对于本地产的刀鱼,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从口感方面都稍逊一筹。早产导致种群减少
为什么近海刀鱼几乎从市民的餐桌上消失了?黄海水产研究所鱼类室主任王印庚介绍说,由于青岛近海水域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刀鱼产量比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不少。据介绍,青岛近海是刀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但近年来水域环境污染与过度的捕捞已破坏了这块刀鱼生存的“风水宝地”。
上世纪60年代,刀鱼的成熟期在二至三龄,体长40厘米,而今,刀鱼为了保护其种群,一般在一龄30厘米时便“被迫”产卵。就算是提前产卵,它们也常常难逃厄运。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水产渔业部门抓“种”难,就连市民想解馋,也只能买点舟山、印尼的刀鱼“打牙祭”。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