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辽宁省锦州市于2004年成立了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站,按照国家海洋局关于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在省海洋与渔业厅及市渔业局的领导下,中心站担负起了对全市近海8个陆源入海排污口连续跟踪监测工作。仅2005年,对大凌河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7个一般陆源入海排污口及凌海市娘娘宫滩涂增养殖区水域监测486项次,完成排污口及近海水域评估报告数十宗,获得现场照片100余张,主要监测指标为COD、BOD、石油类、重金属、营养盐等19项。基本掌握了全市近海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近海水域水质环境状况,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为政府及主管部门制定近海渔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一、为渔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服务
锦州市有两条主要入海河流,一是大凌河,二是小凌河,在大凌河上游,造纸、电力、食品加工等大型国有企业十余家,每年污水入海量近5000万吨,小凌河上游主要有石油加工,化工等大型国有企业,每年工业及生活污水入海量3000万吨,大凌河、小凌河入海口分布着160万亩浅海滩涂养殖区,水质环境直接受到二支河流排污的影响,而且周边有十多家海水人工育苗场,直接对渔业苗种培育造成影响。因此,水质环境监测与管理对渔业苗种培育及浅海养殖业至关重要。对沿岸育苗室定期进行海水水质跟踪监测,减少了不必要的污染损失,提高了苗种产量,显示出科学的海洋环境监测在渔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了养殖业者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意识,为实现绿色水产品生产提供科学的保障
近些年来,由于养殖业者盲目开发和追求高效益,在育苗及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致使苗种抗病力下降,养殖环境受到污染,病害频发。同时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手段,养殖过程中水质环境状况难以搞清,防病治病措施难以实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随着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建立,不断对养殖业者进行宣传教育,养殖业者开始重视科学养殖。去年,省、市水产主管部门相继对各养殖户进行了无公害养殖生产的监管,通过宣传和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制度,各养殖户对养殖过程中水质环境及药物安全使用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目前,在养殖生产过程中,90%以上养殖业者开始使用生态环保型的除藻剂、消毒剂。同时我们已建立了水质环境监测与管理的网络化、标准化、连续化、组织化管理模式,保证了水产品生产从苗种到养成过程中,水质环境的无公害化,有力地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三、对于地区渔业资源恢复和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近几年来,锦州市沿海经济发展迅速,港口建设突飞猛进,然而在港口建设、航运清淤、码头修建过程中,也给周边的海域带来了影响,致使滩涂泥质改变,贝类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直接影响贝类资源的发展。去年,有关部门组织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科研人员对全市近海滩涂的贝类及辽东湾海蜇资源,进行了阶段性的监测与研究,为贝类人工增殖和底播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海洋环境监测和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为下一步开展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治理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有力地促进全市近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是实现无公害水产品规模化生产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过去锦州湾渔业资源丰富,被人誉为“两毛一蜇”的重要产地,即:毛虾、毛蚶、海蜇。然而随着捕捞量的连年增加,加之环境污染,致使这些品种资源量逐年减少。因此,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显得十分迫切。2004年中心站先后投入28万元用于监测仪器的购置和实验室建设,先后派出多名科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的水平。并建立了渔业污染事故处理预案和处理程序,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每月通报制度。每月将入海排污口的监测结果以通报形式通告各排污企业,督促其达标排放及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有效地防止了企业污染事故发生。
其次,通过海洋环境的监测与管理,控制合理捕捞,不断恢复渔业资源的种群数量,使渔民看到了科学的渔业生产与管理的效益和成果。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