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大鲵(俗名娃娃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兴文县大坝乡因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由地下溶洞涌出的水形成了鲵河和鲲河,鲵河和鲲河的特殊水质条件和环境温度,为大鲵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天然条件,因此,大坝乡也被人们称为中国“鲵乡”。近年来,大鲵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被发现后,一些居民开始对大鲵进行大肆捕捞,为了实行保护性开发,2002年,由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民营企业开始对当地的大鲵进行捕捞和驯繁,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也随之而来。近日,接到热线后,记者赶到大坝乡进行了采访。
居民:担心驯繁会破坏自然环境
大坝乡是兴文县母亲河——宋江河的发源地,由两个地下溶洞涌出的水流分别形成的鲵河(俗名小鱼洞)和鲲河(俗名大鱼洞)环抱大坝乡场镇后交汇,流进宋江河。因这里的水质条件十分优越,河水清澈透明,鱼草丰美,酷似云南丽江束河,数十年前,这两条河流中便生存着大量的大鲵。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村民们从来不吃娃娃鱼,也不捕捞娃娃鱼,因为娃娃鱼叫声凄惨,大家都认为碰见娃娃鱼不吉利。但是,八十年代左右,一些外地人开始向村民购买娃娃鱼,近年来,娃娃鱼的市场价卖到了每斤1000元左右,就连鱼苗也卖到了30——50元/条,娃娃鱼就成了大坝乡的一种特殊财富……”据村民胡德孚介绍,近年来,村民们一直都在捕捉娃娃鱼,2001年底,乡里的领导召集乡民们开会,宣布成立“中国大鲵”驯繁中心。2002年,由私人投资成立的“中国大鲵”驯繁中心不顾乡民们的反对,在鲲河上建立了基地,并用钢筋将鲵河洞口进行了封拦,钢筋内层则增加了密网,自此以后,河中便逐渐难觅娃娃鱼的踪迹。
“‘中国大鲵’驯繁中心成立后,由于其拦河的建筑和密网减缓了水流的速度,河水中的泥沙便会在溶洞洞口附近沉积,时间一久难免会造成淤积,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水流不畅通时,溶洞里面的水流很可能从另外的通道流失。目前,宋江河流的水流已经明显减小,长期下去,不知道是否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而且,驯繁中心成立的这几年来,经常有人跑到中心来买娃娃鱼……”居民赵心喜告诉记者,“中国大鲵”驯繁中心成立后,乡民们既担心其密网对河流产生危害,又担心娃娃鱼这种特殊的财富会被“中国大鲵”驯繁中心私自“乱用”。
部门:将加强对中国大鲵驯繁的监控
“中国大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其捕捞行为是否会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娃娃鱼能否进行出售?
采访过程中,兴文县水务局技术人员温权(音)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大坝乡居民长期大肆地对娃娃鱼及其幼苗进行捕捞,加上场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排入河中,给娃娃鱼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娃娃鱼及其幼苗一旦被水流冲出溶洞,将无法存活。为了对娃娃鱼这种珍贵资源进行保护性的开发,2002年12月20日,经省、市、县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大鲵”驯繁中心。驯繁中心成立后,冲出溶洞的大鲵幼苗经过驯繁,成活率高达50——70%,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这种成绩也是显著的,而这部分鱼苗如果被居民捕捞,成活率还不到1%。
温权告诉记者,“中国大鲵”驯繁中心用于拦河捕捞的鱼网和钢筋等设施不会对河流的流量产生影响,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宋江河的流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从流量上看,比往年还有所增加。
对于娃娃鱼的经营问题,温权告诉记者,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允许上市销售的娃娃鱼必须是人工培育的子二代娃娃鱼,且具备无繁殖能力或伤残等特定条件,而购买娃娃鱼的单位则应该是科研或教学等单位,且购买单位必须具备相关手续和运输证,如果当地群众发现驯繁中心有娃娃鱼随意流进市场,他们将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该驯繁中心进行严厉处罚。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加强对娃娃鱼的保护和驯繁,兴文县水务局正准备采取措施,对驯繁中心的不同体重、不同年龄的娃娃鱼进行建档管理,以规范其驯繁和经营行为。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