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为保证观赏鱼活饵料常年能稳定供应,或遇某些特殊情况,天然饵料供应不足时,可采用人工培养活饵的方法来弥补,笔者通过实践、查阅、咨询,整理出以下几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供广大观赏鱼养殖者参考。
(一) 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的培养
原生动物是喂养观赏鱼苗的好饵料,其培养方法比较简便,规模可大可小,视需要决定规模。
1、草履虫的培养。草履虫习性喜光,体长约0.15-0.30毫米,一般生活在湖泊,坑塘里,在腐殖质丰富的场所及干草浸出液中繁殖尤为旺盛,适宜温度为22~28℃。取池水置于玻璃培养缸中,如见水层中有游动着颗颗白色小点,即表明有其存在,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飘动或回荡,故又称为“洄水”。取“洄水”一滴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每一白色小点便是游走不定的草履虫。培养时可取“洄水”作种源。另一种方法是取稻草绳约70厘米长,整段或剪成若干小段置于玻璃缸中,再加水约5000亳升,移入少量种源,而后将玻璃缸置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在水温18~24℃的水体中培养6-7天,草履虫已繁殖极多。繁殖数量达顶峰时,如不及时捞取,次日便会大部分死亡。故一定要每天捞取,捞取量以1/3~1/2为宜。同时补充培养液,即添加新水和稻草施肥,如此连续培养,连续捞取,就可不断地提供活饵料。
2、变形虫的培养。变形虫喜欢生活在水质比较清的水池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有时附着在浸没于水中或泥底的腐烂植物上,或浮在水面的泡沫上。培养时取泥底表面的泥土底或浮沫的水滴作为种源。变形虫生活的最适宜温度是18~22℃,春秋两季最易采集到。变形虫的体型较大,约有0.2~0.6毫米,肉眼可见一小白点。故可利用其在饱食时突然受震而会牢固地附着在物体上的特性把它分离出来作为种源。其方法是取含变形虫的培养液滴于玻璃上,见白色小点(有条件在显微镜下观察更好),即滴凉水于白色小点处,并立即震动玻璃片,虫体就会牢牢附于玻片上,然后用凉水慢慢冲洗玻片上的培养液约10秒钟,这样连做数片作为种源,连同玻片一起放入培养液中,经几天培养,即可获较大量的,较纯的变形虫。这是质量较好的饵料。其培养液也可采用稻草加水浸泡的方法来制备,稻草和水用量的多少视培养规模来定,其比例可参照草履虫培养液。
(二) 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适宜温度与草履虫相近,或稍低点。培养时水温宜控制在18~24℃。室外培养,土池水泥地均可。培养时用水体施肥的方法,先繁殖浮游藻类和小型原生动物作为轮虫的食物。施肥的方法是:以每立方米水体用硝酸铵20~30克,人粪尿5~10克(或加点牛,马粪等)的比例配成混合肥料作基肥一次投入水池,待藻类繁殖起来再放入种源,培养10天左右即可收获。在培养过程中,一般每隔4~5天施有机肥一次。轮虫的分布也很广,坑塘、河流、源泊和水库等处均可见到,故培养轮虫的种源,仍可采取从“洄水”中分离的办法,即取“洄水”若干亳升放入玻璃皿中,先用吸管吸去大型蚤类等,利用轮虫趋光的习性,再用微细吸管把轮虫逐个分离出来,先在较小容器内培养,待有一定量时再放池。
(三) 枝角类的培养
枝角类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8~25℃。当水温降至5℃左右时,停止产卵,水温上至10℃时又恢复产卵。枝角类的培养规模,可视需要任意确定。
1、 小规模培养。一般家庭养鱼可用养鱼盆,花盆及玻璃缸等作为培养器具。如用直径85厘米的养鱼盆,先在盆底铺厚约6~7厘米的肥土,注入自来水约八成满,再把培养盆放在温度适宜又有光照的地方,使菌、藻类大量滋生繁殖,然后引入枝角类2~3克作种源。经数日即可繁殖后代,其产量视水温和营养条件而有高、有低。当水温为16~19℃时,经5~6天即可捞取枝角类10~15克;当水温低于15℃时,繁殖极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肥度降低时,可用豆浆、淘米水、尿肥等进行追肥。另外,也可用养鱼池里换出来的老水作培养液,因这种水内含有各种藻类,都是枝角类的好食料,故培养效果效好,但水中的藻类也不能太多,多了反百不利于枝角类取食。
2、 大规模培养,适用于观赏鱼养殖场,因为生产商品性观赏鱼时,需要枝角类的数量较大,宜用土池或水泥池大规模培养。面积大小视需要决定,但池子的浓度要达1米左右,注水约七八成满,加入预先用青草,人畜粪堆积发酵的腐熟肥料,按每亩水面500公斤的数量施肥,使菌类和单细胞藻类大量滋生,然后投入枝角类成虫作为种源,经3~5天培养,待见到有大量鱼虫繁殖起来,即可捞虫喂鱼。捞取鱼虫后应及时添加新水,同时再施追肥一次,如此继续培养陆续捞取。只要水中溶解氧充足,pH值7.5~8.0,有机物耗氧在20毫克/升左右,水温适宜时,则枝角类的繁殖很快,产量很高。
(四) 螺旋鱼腥藻的培养
螺旋藻中个体较大的种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每亩水面可年产1500多公斤。螺旋藻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数量均较高,含有鱼类所必须需的氨基酸,用其干粉加入人工合成饵料喂鱼,可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繁殖能力,使鱼体色泽艳丽。现将室内,外培养螺旋鱼腥藻的技术介绍如下:
1、室内培养 用磷肥:生石灰:牛粪:塘泥:井水按0.1:0.1:1:100:1000的比例配制的培养液,放入内径30厘米,深20厘米的玻璃圆形水槽内,再将水槽放入能进入自然光的玻璃橱内。水槽上装有40瓦日光灯管2只,约距液面20厘米。待培养液的温度接近于藻种液温度时再放入藻种。每槽放入每毫升含30万~50万个藻体的藻种液40~50毫升,使槽内的浓度为每升含300万个左右的藻体为宜。培养槽水温为24~28℃,一般经5~7天培养即可收获。收获量约相当于表层水花的1/3~2/3(约60~120毫升)的藻液,然后加入与收获量相等的水。一般每槽收获3~5次,即应换槽配新的培养液重新培养。
配制培养液的塘泥,以含水量在20~40%的黑塘泥为好。并要求选择清塘彻底,水源干净的塘泥。同时注意在采集,注水,接种,收获过程中避免污染,以防有碍藻体繁殖的生物带入,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
2、室外培养 用池塘培养时,先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左右清塘。然后再将750公斤牛粪均匀地撒在池底,塘泥也要撒匀,再注入新水约达0.5米深。待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投放种源。约经7~10天,即出现螺旋鱼腥藻水花,到大量形成时,水花则呈翠绿色絮状。
分析培养藻池的水质状况是:每升水内含生石灰0.15克,牛粪0.99克,磷肥0.1克,与室内培养液的配制比例基本一致,均在螺旋鱼腥藻的适宜范围之内。
培养池开始投放种源时,水位宜浅,水温易提高,一般0.5米深即可。待水花形成后,再注水加深水位,并按加入的水量补充肥料。施基肥时要一次施足,用量按0.5米的水深计算用肥。
螺旋鱼腥藻繁殖盛期,在烈日下,死亡很快,死藻体分解耗氧及其产物影响水质,也会引起鱼类浮头,此时应及时排除旧藻体,并注入新水来解救。大量浮游动物或其他藻体生长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影响螺旋鱼腥藻的生长。
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