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黄河在我市入海,黄河口区饵料生物繁茂,形成渤海著名的黄河口鱼虾蟹产卵场。目前,我市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达50万亩,其中湿地生态养殖35万亩,年产商品大闸蟹5000吨,扣蟹3.5亿只,产值达3.8亿元,效益2亿元。黄河口大闸蟹被’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东营黄河口大闸蟹在入海口渐成气候,成为山东省的优势水产品之一。
据了解,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它个体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市内陆水域广阔,宜渔荒碱低洼地达100多万亩,适宜大规模养殖黄河口大闸蟹,还有200多万亩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适宜大闸蟹自然分布。
据介绍,早在1992年,垦利县育苗场在全市率先进行大闸蟹人工育苗,取得成功。1994年,大闸蟹人工育苗开始规模化生产,推动全市大闸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逐年提高。目前,我市形成了大闸蟹苗种工厂化人工培育、大闸蟹水库养殖和湿地生态养殖等模式。
大闸蟹养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湿地生态养殖有效改善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水体风光旅游区。黄河口大闸蟹养殖还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在我市已有200多户大闸蟹养殖户,户均年收入8万多元。例如,垦利县永安镇牛圈村发展大闸蟹精养面积1000亩,年实现产值45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该村靠大闸蟹产业致富,成为首批市级确定的小康文明村。养殖大闸蟹还扩大了就业渠道,解决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
在养殖大闸蟹中,我市走出了一条科技化、产业化的路子,让大闸蟹爬出黄河口,在大市场中实现更大价值。为提高养殖科技化水平,我市实行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垦利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和水稻农场精心挑选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科技特派员深入养殖池塘,具体指导。每千亩连片养殖区配备2名科技人员,将科技人员技术服务与居民收入水平挂钩进行量化考核,既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又使养殖户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无偿的科技服务。我市每年还举办5至6期大闸蟹养殖培训班,聘请知名专家授课、现场指导,并适时组织养殖户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经验和技术交流。
在科技力量推动下,全市大闸蟹养殖实现了由“大养蟹”向“养大蟹”的转变。养殖区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对大闸蟹苗种种质的检测,使用优质的大闸蟹苗,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形成了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包装销售等一整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加强大闸蟹病害防治工作,做到定期、定点病害测报,提高了病害防治水平,实现了大规模生态养殖。为解决养殖户的销售难题,有关主管部门积极帮助养殖户跑市场,找销路,与一些大的水产加工企业和营销商联系,以订单方式及时销售,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使养殖户真正从高效园区渔业上得到实惠。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