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10月20日,记者来到盖州市华通水产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忙碌着为即将出口的沙蜇包装袋封口。“这家企业今年加工出口的沙蜇产品已达300多吨,出口的国家有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盖州市海洋与渔业局领导介绍,去年盖州捕捞沙蜇6万吨,今年捕捞量跃升至13.75万吨,创出十多年来的高产纪录。
多年来,我省辽东湾伏季休渔期一结束,广大渔民都是以捕捞体轻、品质好、价格高的绵蜇为主,捕捞一船绵蜇可获得几十万元的效益。而海洋中大量存在的沙蜇却极少有人理睬,原因是沙蜇单体重量达30至60公斤,捕捞难度大,加工效益低。然而,由于绵蜇产量不稳定,遇“小年”即大幅减产,沙蜇捕捞业渐渐红火起来。今年7月下旬以来,盖州市沿海5个乡镇、办事处34个渔村的“沙蜇捕捞加工热”持续不减。高峰时期,全市加工沙蜇小作坊和企业多达七八千个,渔民通过机械化加工沙蜇,既增产又增收。以往,100公斤沙蜇只能加工出4公斤蜇皮,而目前盖州渔民使用机械加工提高效益的方法,可使100公斤沙蜇产出8至10公斤蜇皮,成品率提高一倍,这大大提高了渔民捕捞沙蜇的积极性。
在九垅地镇仙人岛村,记者看到渔民正用搅拌机搅动装满沙蜇的大水桶,为沙蜇脱水。村会计马祖生介绍,去年全村百条大船从事沙蜇捕捞,户均收入达20万元左右。今年村民捕完绵蜇,立即转入沙蜇捕捞活动;全村基本是家家购进切条机、搅拌机,办起了加工沙蜇的小作坊。过去,沙蜇体大含水量大,捕捞上岸后要“困”6个小时,三道施盐防腐、施矾脱水的繁琐过程都由人工完成。如今,渔民们将沙蜇抬上岸,就直接用切条机切条,然后通过搅拌机完成脱水,生产率大大提高。渔民们粗加工的脱水蜇条,全部供给当地的深加工企业。记者问渔民每年沙蜇捕捞何时结束,渔民说:“如果海上风浪小,还会有渔民出海捕捞沙蜇。秋天快过完了,沙蜇也少了。”
据介绍,盖州生产的沙蜇产品3元一袋,在市场上极受欢迎,近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客商云集盖州,大量“批发”家乡人爱吃的沙蜇“小凉菜”。而盖州人在饱尝就地加工沙蜇的甜头后,看准了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近期还走出国门到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甚至巴西、墨西哥大量采购沙蜇,运回国内实施深加工,一个大量提供就业岗位的沙蜇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正在盖州市形成。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