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罗非鱼春苗投放曾出现大面积死苗现象,养殖户对今年的春苗投放要尤其重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文/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汪玉祥
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鱼苗标粗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如何提高苗期的存活率非常关键。
投放前的鱼苗由于经过了筛苗、吊水、打包、运输等操作,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和消耗,体质极其虚弱。
投放后,鱼苗又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去调节和适应,同时投放的鱼苗较小,其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入,所以在其适应期间,如果不能得到快速的恢复,就可能发病致死。
罗非鱼早春苗的投苗管理要掌握好以下两个原则:即降低环境压力,减少鱼苗的体质消耗和加强营养,促进体质恢复。
一、降低鱼苗标粗的环境压力
降低鱼苗标粗的环境压力即一方面要提供优良的鱼塘水质环境,确保适合鱼苗的生存需要,同时要减少环境变化,以降低鱼苗的体质消耗。降低环境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污染
水体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塘底。池塘经养殖后,由于残饵、粪便、生物尸体等的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黑色的淤泥,这层淤泥耗氧严重,同时释放有害物质,对养殖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投苗前一定要清除。主要措施有:清淤和晒塘等。
2、减少敌害
鱼苗敌害主要有野杂鱼、虾、螺、昆虫幼体、蝌蚪等,其来源主要为原塘和进水带入,这些敌害不但会残食体质较弱的小苗,同时也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一定要清除干净。主要措施有:排干鱼塘水、曝晒、药物清除(如生石灰、漂白粉等)、进水口拦网过滤等。如果进水后的水体中昆虫幼体或蝌蚪较多,还要用网具捕捞,最大程度地减少敌害。
3、底质调节和增加水体缓冲能力
池塘特别是老塘的底泥一般情况下呈酸性(pH值多为5以下),故在放苗前要用生石灰调节底质,同时由于生石灰在水中呈碱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杀灭底泥中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致病微生物以及野杂鱼、虾等。
4、保持水质的稳定
进水后,池底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渗入水体,藻类开始大量繁殖,pH值急剧上升,所以这段时间的水质变化很大,不易投苗。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随后也开始繁殖,这时的水质才开始趋于平衡和稳定。
要掌握好水质的稳定,就要每天定时地检测水质,特别是pH值指标的波动,pH值要求为早晨高于7.0,下午低于8.5。正常情况下,在进水7-10天后,水质才能稳定,如果进水时间过长,可适当换些新水。
罗非鱼苗可以在pH值7-8.5以外的水体里生活,但是对鱼苗的恢复和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体质较弱的鱼苗往往是致命的。也就是说,不适宜的pH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鱼苗的存活率。
5、水体消毒
鱼苗的病害多发生在水温25℃左右的水体,这样的水温在南方多处于春夏及秋冬之交,气候多变,水质波动很大,而这时投放的鱼苗由于个体小,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很弱,很易感染细菌等病害,所以建议投苗前1-2天用药效短的卤素药物或过氧化物(如漂白粉、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进行全塘水体清毒。
6、避免气候水环境的影响
气候影响水质。投苗前要关注天气情况,如果在一周内有天气突变,切不可盲目投苗。另外在早春时,日夜温差较大,所以投苗的时间最好在下午16:00之前完成,否则夜间的水温开始下降,对鱼苗也是严重的考验。
7、减少投苗时的应激
鱼苗运输用水和鱼塘水体的水质有很大的差别,鱼苗不可直接放入鱼塘,而要作“缓水”处理。
在鱼塘上风处较为宽阔的地方,把鱼苗包装放在水面漂浮一定的时间,待鱼苗袋内外水体温差小于2℃时,打开鱼苗袋,先加入1-2倍的鱼塘水,静置2-5分钟,鱼苗逐渐适应后再倒入鱼塘。要注意的是在加水静置过程中要注意鱼苗的状态,防止鱼苗缺氧死亡。
二、减少鱼苗体质消耗和加强营养恢复体质
投放后的鱼苗体质很弱,急需加强营养,促进体质的恢复,而营养来源有投喂的饲料和水体中的生物饵料。
1、饲料的投喂与要求
在鱼苗适应期、发病期、天气突变时,需要加强营养来提高抵抗力,而饲料提供营养的效率最高,但是饲料的摄食和消化对鱼苗也是一种应激,所以饲料的投喂和质量要求不得马虎。
a、在投苗后的头三天,由于其抵抗力很差,建议不要投喂饲料,以免造成应激。
b、投苗后的第4天开始投喂,但投喂量要少,投喂速度慢,且尽量地使饲料散开,防止部分鱼苗吃得过饱,而有些鱼苗吃不到的现象。
c、由于投喂量较少,所以对饲料的质量要求就很高,同时饲料颗粒要适口,以减少鱼苗摄食和消化时的体力消耗,建议用高质量的鳗鱼料、甲鱼料、海水鱼料或虾料。
d、为降低标粗成本,当鱼苗适应环境后可改投罗非鱼料,投喂量加大。
e、鱼苗发病期要坚持用高质量的饲料少量投喂,以加强鱼苗的抵抗力和减少应激,不建议停料处理。
f、快速降温期或下雨时,不要投喂饲料,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而改变,降温时消化能力下降,所以不要增加鱼的负担。但在平稳的低温期可以少量投喂。
g、快速升温期,鱼苗的摄食能力加强,但也要减少投喂,待升温平稳后再加强投喂。
2、生物饵料
饵料生物对人工饲料的投喂不足或营养不全进行有效的补充,同时充足的生物饵料也可降低饲料系数,减少养殖成本;其中的浮游植物可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氧,促进自净能力。因此,鱼苗投放前的培水是必要的。
三、投苗密度
投放的密度与水源、增氧设施、出塘规格、养殖管理等都有很大关系。不同规格的鱼对水体溶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鱼越小,其代谢强度越高,耗氧率越大,所以投苗密度与出塘时的规格有很大关系。如果直接养成,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确定投放密度,一般要求为每亩1200-1800尾,条件较好的鱼塘可适当增加。
很多养殖户为了确保养殖产量,选择标到一定规格时再过塘养成,其标苗密度则需根据养殖条件进行投放,假设这口塘往年养殖商品鱼的亩产量为1000公斤,则可参考上表投放鱼苗。
四、鱼苗病害的防治
鱼苗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环境较差或环境变化超过了鱼体的调节能力,抵抗力下降,病害得以侵染。鱼苗的体质较弱,应尽能地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治措施有:
1、降低环境压力和加强营养,促进投放后的鱼苗快速适应和恢复。
2、白天中午开启增氧机,促进水体的上下对流和水质稳定,但夜间除了鱼苗缺氧应急外不要开启。
3、加强早、中、晚巡塘。仔细观察鱼苗的状态,一旦发现有死苗,或看到有活力不好、黑身和游边的鱼苗,就要及时分析和处理。如果难以发现鱼苗,也可以用网具在下风口处捞苗观察。
4、经常性地少量换水,促进水体的良性循环,特别是鱼苗发病期。但不要大排大灌,以免引起水质的强烈变化。
5、石灰调水,增加水体缓冲能力。
6、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用消毒药,并轮换连续消毒三天。寄生虫病需镜检确定病原后用相应的杀虫药。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技术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