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日前,省植保总站制定下发了《广东省福寿螺防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每年应集中组织2-3次的大规模灭螺行动,在灭螺的关键时期,要成立农民灭螺专业队,力求福寿螺防治“不扩散、不成灾”。时下,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河道沟渠、低洼积水处,农民可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道,把沟渠污泥连同福寿螺搬上堤基沟顶,破坏福寿螺的越冬栖息场所,降低越冬螺的存活率。
福寿螺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省以来,传播速度较快,目前已蔓延到在全省的各个角落,对水生作物如水稻、甘薯、蔬菜、慈姑、芡实等造成直接为害。据统计,全省福寿螺年发生面积250万亩左右,此外,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和卷棘口吸虫的中间寄主。
《方案》要求,对福寿螺的防治,措施要得力,实施方案以及统一防治时间要及时有效。重点区域是河道沟渠等公共场所以及稻田、水生蔬菜地。通过本防控方案的实施,将福寿螺对农作物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农区螺密度应控制在平均每平方米1只以内,河道沟渠螺密度控制在平均每平方米10只以内,实现福寿螺的防治“不扩散、不成灾”。
同时,《方案》还对福寿螺防治技术做出了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螺”的方针,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标本兼治,主要是控制螺害的扩散和为害。重点是抓好越冬螺只和第一代螺产卵盛孵期前的防治,及时做好第二代的防控工作。在福寿螺发生高峰期,及时清除田基、田堤以及河道沟渠边的杂草,破坏其食物来源,并采用科学管水的办法,在螺害发生较重的地区,避免田水串灌,在稻田进水口应设置拦截网灭螺,防止福寿螺随灌溉水侵入。
人工捕螺摘卵是减少螺量和控制扩散的有效方法之一。组织人力,对水田、水沟里的福寿螺进行人工捕捉,集中捣毁,把大螺敲碎去壳后喂鸭喂鸡,小螺加石灰沤作肥料。田边、沟边杂草及禾苗上的卵块在未孵化前进行人工摘除,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
生物防治即是养鸭食螺,既可消灭福寿螺,又可发展养殖业,一举两得。在螺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据测算,每只0.5公斤的鸭,平均一天可以啄食幼螺35-50只。实践表明,药剂防治是快捷、有效控制福寿螺发生为害的技术,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密达、百螺杀等杀螺剂,抓准早晚稻插植后1-2天用药进行防治和冬季浅水期沟渠的用药防治,施药时要注意水产养殖动物的安全。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