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昨天下午,在三亚市建港路海榆渔民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十几位船老大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春节后去南沙捕鱼的各种细节,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去南沙开辟新的渔场、发展远海捕捞,是三亚河西渔民多年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在渔民合作社成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些船老大所在的河西区南海、榆港社区居委会是三亚最大的渔业社区,拥有海洋捕捞船578艘,2010年渔业产量4.58万吨,产值3.89亿元,占全市渔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但长期以来,河西区渔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对渔民扩大生产能力、发展远海捕捞、提高渔业产量和作业效益产生了很大制约。
2010年10月,在河西区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具体组织下,南海、榆港社区居委会的57名船老大按照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组建了海榆渔民专业合作社,其性质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服务成员、共同致富的互助性专业经济组织。合作社集中了两个社区140吨以上马力的钢制渔船54艘、经验丰富的渔业生产能手800多人,成为三亚渔业实现由近海捕捞向远海捕捞升级转型的生力军,也是目前海南省规模最大的渔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虽只有两个多月,但已在加强捕捞作业管理、增大作业综合效益、提高渔民捕捞技术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合作社将54艘渔船编成4个队、9个组,将技术好、产量高的渔船和技术较差、效益不高的渔船进行混编,充分发挥先进带动、能人指引、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作用。以前每条渔船都是单打独斗,发现大批鱼群的生产信息也不能和其它渔船共享,现在只要有一条船发现鱼群,全组、全队甚至其它53条渔船全部赶往该海区,大大提高了渔业产量和作业效益。过去渔民之间技术交流很少,大家都把“绝活”、“高招”捂在心里;合作社成立不久就召开了第一次捕捞技术交流会,由大家公认的船老大和生产能手传授捕捞技术、介绍网具改造经验。过去许多渔民对更新渔船科技设备态度保守,现在所有入社渔船都配备了卫星导航仪、“北斗星”探鱼仪、“单边带”对讲机等高科技设备。
在海榆渔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亚排看来,最大的变化是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共同“造大船、闯大海、赚大钱”的观念已在广大渔民中深入人心。南沙海域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品种繁多,是亟待深度开发的渔场,过去渔民们都想去,但一两条渔船不可能前往;合作社成立后,渔民们对前往南沙远海捕捞作业的信心空前提高。
合作社的成立壮大了渔业生产能力、激发了渔民们的生产热情,去南沙捕鱼的多年愿望就要实现,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很多渔民想造更大的船,现在新建9艘200吨级渔船的资金都已筹集到位,但苦于没有“船网工具指标”,无法建造。渔民们就要去南沙捕鱼,如果有2艘500吨级或1艘1000吨级的后勤补给运输船随同前往,去程和作业过程中补给油料、淡水和粮食,返程运输大批鱼货,将大大延长远海作业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渔业产量和作业效益;但建造这样的补给船仅靠合作社的力量是达不到的,必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合作社成立后想实现捕捞作业、后勤补给服务、船网修理保养、鱼货贮藏加工和销售贸易“一条龙”产业链,以掌握价格、市场主动权,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亟需建设自己的后勤补给服务基地,但用地问题还没有个着落。
虽然出现了新的问题,但梁亚排和船老大们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仍充满信心。春节一过,待省有关部门批准后,40多艘大马力渔船组成的远海捕捞船队就要扬帆启航,前往南沙海域捕捞作业,实现三亚渔业生产的历史性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