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日,福建省连江县水产加工业不断传出好消息:“9·8”投洽会期间,该县的海峡西岸水产品加工基地又签约一个投资额为1000万美元的水产品加工项目;全省最大的盐渍海带加工基地——官坞海洋开发公司试制出海带多糖胶囊;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洋海味食品公司的鱼糜制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充沛资源下的经济落差
依山傍海的连江县,有着全省县一级最长的海岸线,水产业是连江的传统产业。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连江水产品产量一直雄踞全省首位,全国第二。连江8万多劳动力长年以捕捞和养殖水产品为生,全县渔业人口达20.8万人。在福州城里到处可见打着连江黄岐、晓澳海鲜名号的酒楼食肆。
“十一五”期间,连江县计划投资1.65亿元,建设浮筏式消波堤挡浪设施开发浅海养殖,并在全县内建立鲍鱼、牡蛎、滩涂贝类、浅海藻类等六大水产养殖基地,开辟罗源湾内养殖向湾外转移的综合养殖基地,扩大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但是,这个闻名遐迩的水产大县,坐拥丰富的海洋资源,却长期没有取得跨越发展,不仅水产加工一直处于中低水平,经济实力也落后于其他同等条件的县市。作为体现水产加工业发展水平的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该县仅为30%,与世界渔业发达国家的60%~70%,与省内先进县(市)50%以上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去年,全县水产加工产值18.6亿元,精深加工比例仅占18%,出口创汇额仅占全省的3.5%。
多管齐下突破传统渔业模式
“水产品加工是连江的一大发展优势,水产加工业不能规模发展,连江就谈不上成为海洋大县”;“连江水产一定要突破现状,一定要做强水产精深加工”……省市领导纷纷对短腿的连江水产加工业提出希望和要求。
去年连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通过调整海洋养殖布局,扶持发展远洋捕捞业,加快海峡西岸水产加工基地建设,着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优化水产业结构,整合提升海洋运输、船舶修造、滨海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海洋制药、海洋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的战略构想。
首先,规划建设总面积达6925.50亩的海峡西岸水产加工基地,集中引进、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好、产值规模大的水产加工企业,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其次,必须要“引凤筑巢”。这个“巢”既包括基础设施完善的园区,还包括鼓励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此,连江县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水产加工企业集中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扶持企业开拓水产品市场的优惠政策。
再就是要做好服务。县里对于在基地投资的企业将实行“一站式”服务,“无费区”管理;对于前10家进入基地投资的企业,提供地价补助、水价优惠、排污费返还等优惠措施;对于入驻基地的注册内资500万元、外资100万美元以上企业,在银行贴息补贴、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立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和补助。
打造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连江的水产加工企业过去散落在沿海各乡镇,普遍规模小,加工技术水产低,市场意识不够,因此企业成长空间小,发展步伐缓慢。”百洋海味食品公司董事长滕生淦说。
有鉴于此,去年底,连江县开始规划建设海峡西岸水产品加工基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的台资和外资水产加工企业,同时吸引本土资本投入水产加工业,并成立跟踪市场和技术的研究中心,最终建立产、供、销、研一体化的水产加工完整体系。
对此,滕生淦认为,成立水产精深加工的工业园区,有助于企业间实现资源、技术、市场信息共享,更有利于“连江水产”这一区域品牌的打响。百洋公司计划在基地内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加工园,争取在3年时间使公司产值突破5亿元。“我们计划从2006年起,在一期1800亩园区内先引进10家内外资企业,开展鱼、虾、贝、藻四大类精深加工创汇型企业。”分管渔业的副县长兰钦明说,“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实现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
丰富的水产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客商的关注。从水产加工基地成立至今仅半年时间,已有十几家国内外水产加工企业、集团来此考察,洽谈投资意向,8家企业与基地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投资规模将达数亿元。从一个水产大县,变成一个真正的海洋经济强县,连江县正朝着这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