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金秋时节,一条条鱼儿跃出泰来县的江河,一只只河蟹爬向外埠。一网网肥美的鱼蟹,盛满了渔民的喜悦。
黑龙江省泰来县境内一江五河纵横交错,374个泡沼星罗棋布。水域资源总面积40万亩,其中可利用养鱼面积29.43万亩,盛产鲤、草、鲢、“三花五罗”等水产品,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泰来县的渔业生产,在齐齐哈尔市地区处于“领跑”位置。然而,1998年一场大洪水,使全县渔业受到重创。2003年底,全县大部分水域干涸,能养鱼的水面不足9万亩,渔业生产“一夜间”倒退了20年。
昔日热闹的水面,变成了“死海”。“鱼米之乡”,鱼在哪儿?
引活水修池塘建设新渔村
2003年,泰来吼出了3年恢复渔业生产”的响亮号子。
县水产总站的干部职工“全站总动员”,深入到养鱼户家中,走遍大大小小的水域,摸准了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缺水,是一方面。思想,占主要。连年的干旱,使渔民丧失了信心,“有水,也不养鱼了”。
“鱼米之乡”,无鱼怎行?泰来为养自己的“大鱼”,从新渔村建设入手。“科教兴渔”战略新鲜“出炉”。
随着天气的转暖,一场激发养鱼户养殖热情的“暗战”也逐渐升温。
县水产部门加大培训覆盖面,对养鱼户和养鱼人员进行全范围培训。技术人员送科技到村屯,到家入户,甚至到鱼窝棚,面对面与养鱼户进行交流,传授技术知识,给他们吃下一颗颗“定心丸”。
引活水、修池塘、购鱼苗,群众的观念变了,“俺们养鱼了!”目前,全县发展养鱼场户295个。
多变的市场,使得“特色”成为增加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泰来县在品种选择上更趋于市场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两年来,全县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发展到11.5万亩,占总养殖面积三分之二。
江桥镇临江村养鱼户杜长山,60亩渔池里鳌花、黄颡、鲶鱼、怀头、细鳞斜颌鲴、花鲴、武昌鱼、鳜鱼等十几种名特优鱼类云集于此,简直就是鱼类的“高端峰会”。
精明的养鱼人把渔业生产与餐饮服务、休闲游钓、畜禽饲养等连接起来。资源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让渔民走上一条“金光大道”。
泰来镇街基开发区赵宏程创办“农家乐”,他把自家的65亩水面全部开发成垂钓池,同时为客人提供小笨鸡、炖活鱼和自酿小烧酒等乡村风味饮食,一时游人如织,收入滚滚而来。
“科教兴渔”建无公害水产基地
为实施“科教兴渔”战略,每年,县里都要组织水产技术骨干力量对重点养鱼户开展鱼类冰下越冬状况监测活动,免费为鱼类越冬水面测氧,提高了鱼类越冬成活率,保障了养鱼户的利益。
县水产总站的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送信息、送观念、送技术,为养鱼户降成本,减损失。今年开春以来,为养殖户联系、购买、调运春片鱼种150吨,夏花280万尾,全过程参与指导,无偿服务。今年全县共核发燃油补贴资金27.1万元,受惠人员259人。
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成为渔业生产的“增速器”。养鱼户在放苗前,到技术部门咨询探讨如何确立养殖品种、投放数量、养殖方式等问题,过去盲目性生产现象有了改观。大兴镇依布气村养鱼户史忠林,为了使自己的渔池发挥更好的效益,春起采集水样,送到嫩江研究所检测分析,让专家帮助确定适宜的养殖品种和放养模式。
扶上马送一程。现场办公为渔民办理核发、补发养殖使用证和捕捞许可证,目前,已办理核发养殖使用证261本,有证养殖水域面积22.35万亩,并为6家养殖户核发了苗种生产许可证,保护了渔民的利益,保证了渔业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
盯着大气候,立足本地小气候,泰来县培育专业养殖村屯、养蟹村屯、养蟹带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八一”运河沿岸集中相连了多个大中水域,面积10万多亩,成为河蟹养殖带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重要基地。宁姜乡沿江村、平洋镇永发村和东胜稻田养鱼村等多个渔业村屯和养殖基地、养殖带及小区,构成了泰来县独有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特点和产业化布局。
胜利乡水面颇多,他们综合开发利用。水下养鱼,水上养鸭,形成良性循环。其A级绿色食品半拉山牌鸭蛋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绿色水产品是抢占市场的一张“王牌”。平洋镇永发村的稻田养鱼户,用“笨法儿”,在一块稻田里,既生产有机水稻,又生产无公害水产品,优米名鱼如“一锅厨”热乎乎地端上来。
目前,全县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2.5万亩,占总养鱼面积的74%。
优化产业结构河蟹“横行”泰来
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发展高附加值品种,促进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河蟹顺势“爬”进泰来。
河蟹在泰来“横行”4年来,成功敲开了沈阳、盘锦、哈尔滨、大庆等地市场大门,为养殖户带来了巨额利润。
河蟹的养殖水域类型由单一的大中水面,扩展到池塘、河沟等小水面及稻田。目前,全县总放养面积91400亩,占养鱼面积的54.1%,已撑起渔业的半壁江山。泰来镇泰湖渔场自筹资金20余万元发展河蟹养殖,开创了自主经营、独立投资养殖的先河。
今年春天。汤池镇乌诺村18户农民集资20万元,自发地组成“河蟹养殖联合体”,大家“抱成团”闯市场。目前,连本带利,挣个盆满钵满。
专业养蟹村屯与河蟹养殖带渐形成。乌诺村有水的地方就有蟹苗,全村大大小小11个泡沼,都被人“号下了”。小河蟹挑起村经济的“大梁”,亦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
外地客商看中了泰来渔业的“肥水”。哈尔滨客商承包了宁姜乡“五九”水库,为恢复渔业生产能力,投资21万元,修建了长达5公里的引水干线。从今年起将陆续投资300万元,兴建集养鱼、旅游、垂钓等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度假综合开发区。
多样化的养殖和多元化的投资,为水产业持续发展打造了巨大的“引擎”。
去年,在全县养鱼总面积已恢复到14.5万亩,渔业生产总值实现2647万元的基础上,2006年,全县养鱼总面积达到了16.89万亩,渔业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500万元。
人们相信,过不了多久,一个恢复原有“鱼米之乡”风貌的泰来,将跃出“水面”。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