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自南向北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境内有丰富的宜渔资源。全省渔业总水面45.5万公顷,主要由河流、水库、池塘、湖泊、河沟五种类型组成。据上世纪80年代资源调查统计,全省共有鱼类129种,其中60余种为经济鱼类;水生动物近400种,主要水生经济动物有10余种。在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的有黄河鲤鱼、淇河鲫鱼,黄河鲤鱼为全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淇河鲫鱼又称双背鲫鱼,营养丰富,曾为贡品;在水生经济动物中极具开发价值的有:中华鳖、乌龟、大鲵(娃娃鱼)、黄缘闭壳龟、青虾、褶纹冠蚌等。河南省在快速发展水产业的同时,始终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深入开展渔业生产资料打假活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是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按照农业部等部门和省农业厅的总体部署,省水产局将渔业生产资料打假活动作为常规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渔业生产资料打假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整治时间、种类、环节和职责分工及查处要求,积极协同有关部门人员,深入池塘、水库、市场等渔业生产第一线和渔药、饲料、渔机渔具等经营摊点,重点加强了对制售假劣饲料、虚假标签、虚假广告、国家禁用渔药和不合格渔机渔具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省开展渔业生产资料打假活动每年出动渔业执法人员7000多人次,印发有关宣传资料近4万份,挽回渔业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进程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结合河南实际,从2002年开始,河南省正式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实施名牌战略,注重品牌效应各地结合水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根据本地渔业资源状况,严格按有关水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积极创立名牌水产品。信阳市推出了无污染的南湾水库生产的“南湾鱼”,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为“豫南湾”商标,并在信阳市建立了专卖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35万千克,创收300多万元;以无污染的龙山枢纽为中心,建立豫南青虾养殖基地,推出了“豫南青虾”品牌,产品远销南方一些省市,并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了名牌农产品称号。郑州市在惠济区黄河鲤鱼良种场建立了黄河鲤鱼养殖基地,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为“正红”商标,实行品牌销售。基地引用黄河水进行养殖,从亲本选择、苗种繁育、饲料加工、养殖管理到病害防治,全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在郑州市建立了无公害黄河鲤鱼专卖店,售价比普通鲤鱼高出2倍,提升了产品的品牌形象。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