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 机器“喝”上淡化海水,海带、紫菜更多地端上餐桌……近十年来,随着“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中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稳步推进,海洋科技成果正渐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中国在沿海地区建立了16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区和8个技术转移中心,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方面,自主设计、制造完成了3000吨级低温多效蒸馏和5000吨级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以及14000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海水提镁、提溴、提钾技术得到应用。
——在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方面,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农乐一号”和“天达-2116”等增产农药累计应用推广4000多万亩。
——在海水养殖优良品种培育方面,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人工栽培取得的成功,直接推动了中国规模化海水养殖的兴起。
目前,应用经典选择育种技术、性控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中国科学家已经选育出一大批生产快、抗逆能力强的高健康、抗病贝虾藻新品种,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批海洋生物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促进了中国海洋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表示,为进一步推动海洋科技成果“普惠”百姓,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从重论文、评职称的“封闭循环”向重市场、讲效益的“开放循环”转变,鼓励和引导有信誉、有能力的企业参与科技项目的立项、研究、技术转化与成果应用的全过程,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服务与中介机构,促进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