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湖南湘阴县系一个水产大县,历年来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是进一步转变湘阴县渔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乌鳢,是鳢科鱼类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名贵经济鱼类。乌鳢养殖具有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养殖效益好的特点,特别适合在小体积池塘养殖。为此,作者于2009年以湘阴县白泥湖乡许家台村四组巢正国家一口鱼塘开展乌鳢高产健康养殖试验,取得了高产高效的成功经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材料方法
1.池塘条件。实验池塘为巢正国家承包的鱼池,池塘排灌方便,面积为0.1hm2,深1.5m,坡比1:1.5,池埂正常高出水面60㎝,且较为宽实。在池塘四周用聚乙烯片围栏,下端埋入土中10㎝,上部高出埂1.5 m-2 m,起防逃作用。
夏季在池中一边或两角种植水葫芦,占池塘总面积的1/10,为乌鳢提供休息场所,并起到遮挡烈日、降低水温的作用。
2.苗种来源及放养。要求选用的种苗体格健壮,体形正常,鳞鳍完整,规格一致,健康无疫病。体色光亮,黏液丰满,身体光滑,无创伤,逆水能力强,最好是经过驯化的鱼种。本次试验苗种为自繁培育的乌鳢幼鱼。
2009年3月中旬-4月初,先后共放养平均规格为15尾/㎏的乌鳢鱼种268.5㎏。鱼种在放养前用5%食盐水消毒5-10 min。
3.投饵。1)饵料种类及来源:乌鳢的饵料以小杂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从洞庭湖湖区捕捞渔民处收购或冰冻海水鱼,每天事先预定好乌鳢需要的饵料数量。
2)投喂:乌鳢放养后不要立即投喂,须过一段时间,让其适应池塘环境,等水温达到15℃以上时再投喂饵料。开始投喂时在池塘固定位置,先少量投喂,以驯化其主动摄食,以后根据当日吃食情况逐步增加投饵量,一般为池塘鱼体总量6%-8%,7、8、9月份为乌鳢摄食生长高峰期,应适当加大投饵量,以当日能吃完不过剩为度,10月份投饵量逐渐减少,投饵坚持到11月份。投饵在每天上午9时进行,实行“四定” 投饵,全年共投喂小杂鱼、虾等157500㎏。
4.管理。1)鱼病防治方法:鱼病防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池塘消毒、鱼种消毒、食场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的方法,定期有针对性的预防鱼病,防患未然。发现病死鱼及时捞出作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加强水质管理是预防乌鳢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每月往池塘中加注新水(井水)6-8次,透明度在25cm以内时,表明水质较差,应及时更换部分新水。5-8月,池塘每月使用1-2次生石灰调节水质。池塘水质过肥和恶化时,使用硝化细菌调节水质。由于乌鳢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池水易肥,水中容易繁殖大量浮游生物和红虫,每月用0.6g/m3的90%晶体敌百虫对水全池泼洒,生石灰、EM菌、敌百虫不能同时使用。
2)巡塘:每天坚持巡瑭,注意防逃、防偷,雷雨、汛期需要防止池埂塌方逃鱼,专人看管。观察乌鳢摄食情况,大量降雨、气温过高时,乌鳢的吃食量会下降,应适当调整投饵量。每日做好生产记录。
收获及效益分析
2008年度共起捕商品乌鳢3931.5㎏,每667m2 产量为2621㎏,共获得总收入58972.5元,减去鱼种、饵料等成本40254.5元,净得纯收入18718元,每667m2纯收入12478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1.39。
小结
1.池塘主养乌鳢对池塘面积要求不高,适合于一家一户养殖,甚至是庭院养殖,是一个投入小,见效快,效益高的致富项目。湘阴县白泥湖乡许家台村现有50户养殖乌鳢,总面积已达17.33hm2,全部是小体积池塘养殖,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高密度养殖乌鳢投喂动物性饵料,由于乌鳢的残剩饵料及排泄物不断增加,鱼池水质容易变肥变坏,从而引起乌鳢发生疾病,如对乌鳢养殖危害大,发病率、传染率和死亡率高的腐皮病病原——嗜水气单细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池塘水质管理不科学造成的。高密度养殖乌鳢,要不断加注新水,最好在池塘边打深井,高温季节做到每3天左右加注一次新水。本试验由于水质调节得好,养殖乌鳢未发生疾病。
3.由于乌鳢是以小鱼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故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到饵料来源丰欠,进行适度养殖,本养殖模式适合于小体积池塘高密度养殖乌鳢。由于乌鳢人工配合全价饲料研制成功且已推广应用后,解决了水质和高产之间的矛盾, 小体积池塘高密度养殖乌鳢,如果改喂人工配合饲料,在配备增养机的情况下,则可以进一步加大养殖密度,产量将会大幅提升,效益更加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