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作为一种崂山特色水产品,"会场梭子蟹"的明天需要各方的呵护。否则,无蟹可捕的窘况真有可能出现。
秋风凉,蟹脚痒。在岛城中秋节的餐桌上,不能少了蟹子。可如果你能吃上一只正宗的会场梭子蟹,那可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这是因为,这种产自崂山王哥庄街道会场社区的梭子蟹,已经基本上与寻常市民的餐桌无缘。尽管水产品市场不乏各种来路的“会场梭子蟹”,但事实上,由于资源有限,在市区的摊
位上很难见到它们,甚至连会场社区的市场里都不多见。
一方面是奇货可居,另一方面,市场上冒牌产品的冲击,使得会场梭子蟹面临信任危机。
■吃蟹难
花钱买蟹子还得托关系
托关系找门路买的会场梭子蟹一斤都近百元,但在南山水产品市场,要价不过才三四十元。家住福州北路的张强通过亲赴会场社区的买蟹经历,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卖的很多会场梭子蟹都不是正宗的。
市场上难觅会场梭子蟹
9月 9日 ,专程采购会场梭子蟹的张强,接连逛了南山、小港等几个水产品市场,这些市场上的“会场梭子蟹”让他难以放心。
“你这蟹子是正宗的吗?”
“海捕的,肯定好吃。”小贩回答。
“肯定是会场的吗?”
“差不多啦,崂山的……”
这些自称“会场梭子蟹”的蟹子,每个摊位前都堆了好几大筐,大多数个头在半斤左右,价格普遍在30元至60元一斤不等。因为不放心,张强最后决定亲自到会场社区源头采购。
但是,当看到一筐筐蟹子每个大都只有二三两重时,张强不禁有些傻了眼:这就是传说中的会场梭子蟹?渔民对此做出肯定的答复:“正宗的会场梭子蟹,大的都被收走了,小的都在这里了。”对张强提到的市区市场上出售的会场梭子蟹,渔民的判断也很简单——假冒的。
“会场梭子蟹半斤重的不会低于100元一斤,产量有限,不可能大量进入市场。”当地渔民告诉张强:眼下还不算是上市高峰,如今捕上来的蟹子中,肥蟹子实在少得可怜,而这些蟹子还没下船就已被当地商贩收购一空,能剩下来出售的也就只有这些还没长开的瘦蟹子了。这样的瘦蟹子,口味不佳,属于蟹子蟹孙一类。
熟人介绍才买到20只蟹
因为货源少,被收购的那些达到商品规格的会场梭子蟹,不但进入不了市区的水产市场,即使是在会场社区,也是一般人所无法买到的。
通过朋友帮忙,张强费了一番折腾后总算找到了一位商贩。在商贩那里,一斤以上的大蟹子屈指可数,且都已被提前订购,张强好说歹说,商贩才看在熟人介绍的份儿上,卖给了他20只五六两的蟹子。
土生土长的张强,从小吃着
蟹子过中秋,对会场梭子蟹也早有耳闻,但这一次采购经历,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买蟹子竟然也得托关系。
会场梭子蟹的抢手,让张强这些土著既可以理解,又难以理解。可理解的是,会场梭子蟹品质好,名声在外,一蟹难求在所难免。不能理解的是,会场梭子蟹再抢手,也不至于如此金贵。阳澄湖大闸蟹名气不更大,超市和水产市场都能随便买,为何咱青岛的蟹子青岛人都难吃到?
■捕蟹难
一上午只捞到四只蟹子
与张强的买蟹难相比 ,渔民老杜的捕蟹也轻松不到哪去,9月10日一上午他出海5个小时,却只捞到四只蟹子。据会场社区渔民们介绍,由于过度捕捞,野生会场梭子蟹资源早已衰竭,每年打捞上来的蟹子都是放流的苗种长成的,一旦哪一年政府不放流,青岛人就没有会场梭子蟹可吃。
出海5小时收获4只蟹
9月 10日,渔民老杜早上5时出海,10时许回港,5个小时的出海收获仅有四只大小不等的蟹子以及20来只对虾。最大的那只蟹,有五六两。
“要捕大点的蟹子,得驾船一个半小时到远一点的长门岩附近海域。不过这些大蟹子,一打捞上岸就直接进了收购商的保鲜车。”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在会场社区,一共有30多条捕捞船,渔民只管捕捞,自会有收购商等着收购,然后按订单送到星级酒店、小部分卖场、个人客户等手里。像南山、小港这样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除了少量捕捞船零星交易外,没有海捕会场梭子蟹的货源进入。
那么,这些市场上的会场梭子蟹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位会场居民介绍,因为同为三疣梭子蟹这个品种,在周边海域捕上来的蟹子也常被穿上“会场梭子蟹”的马甲。如果真只卖真货,可能整个会场社区的产量也满足不了一个南山市场的需求。
捕大个头蟹得靠运气
会场梭子蟹,特定指从会场海域到长门岩海域自然生长的螃蟹,其生长的海域深度为2米至20米。这是一块不大的海域 ,由于过度捕捞,目前的年产量已从最高峰时的几万公斤下降至几千公斤甚至更低。
“野生会场梭子蟹资源早已衰竭,每年打捞上来的蟹子都是放流的苗种 。”在会场渔港码头,几位渔民告诉记者,苗种 6月份放流,9月份捕捞,长得快的能长成半斤左右,那些能达到一斤以上重量的肥蟹子,多是往年没有捕捞上来的漏网之蟹。外销的会场梭子蟹,大多是这样的漏网之蟹,捕到它们得靠一定的运气。
记者从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近几年,渔业部门每年都至少在会场海域放流上百万尾蟹子苗种,然后到了秋季将作为“海捕蟹”走上市场。
“一旦哪年不放流了呢?”
“那就没蟹可捕了。”渔民的回答甚是干脆。
“那可不可以今年放流今年不捕呢?”
“不大可能。”
“为什么?”
“我们不捕也会有别的船过来捕,就是在本村里,你不捕他也会捕。”
在年年过度捕捞的情况下,漏网之蟹自然是少之又少。
■记者观察
会场梭子蟹“牌子”之忧
捕不到蟹子,渔民着急,而捕上一二两沉的蟹子,渔民头疼。这种蟹子太小了,不肥不好吃,扔掉吧又可惜,只好带回来低价处理。
“如果城里人来码头买蟹子,买走的是这些小蟹子,一吃就完了,味道连一般蟹子都赶不上……”老杜说,这是砸牌子的事情。让老杜这些会场人忧心的还不止这些:本地蟹子的冒名顶替、南方大闸蟹的市场冲击、社区内部蟹子
收购商的各自为战,都让会场梭子蟹成了“瓮中蟹”,想爬都爬不动。
“这只蟹子有内伤,也有外伤。”一位曾对会场梭子蟹发展做出过不少贡献的当地人表示痛心。前几年,他眼睁睁地看着会场梭子蟹痛苦地挣扎:受利益驱动,相当多的渔民开始违规将网眼改小进行掠夺性捕捞,会场梭子蟹一度出现过全村一个月捕不到200公斤的“蟹荒”。于是,冒名的会场梭子蟹就爬到市场上填空……
其实,早在2002年,会场社区就注册了“会场梭子蟹”商标,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蟹类注册商标。为了保护梭子蟹资源,会场社区还曾设立会场梭子蟹生态增殖保护区。按照当时的设想,只有长大的蟹子主动来到深海区,离开梭子蟹保护区后才能被捕捞上岸。
事实上,近几年来会场梭子蟹的资源状况已有所改观。“眼下要紧的是,会场梭子蟹要走出去,擦亮牌子。”老杜说。
老杜不知道,就在他捕回4只蟹子的当天,会场梭子蟹的首个特供商已卖出了首批会场梭子蟹。经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授权,一家水产品经营公司已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在市区拟建3处会场梭子蟹专卖店。那天,位于延安三路上的首家专卖店试开业,20斤会场梭子蟹被抢购一空。
■小资料
会场梭子蟹
会场梭子蟹,特定指从会场海域到长门岩海域自然生长的螃蟹,其生长海域深度为2米至20米。目前,野生资源早已衰竭,每年打捞上来的蟹子都是放流的苗种,苗种6月份放流,9月份捕捞,长得快的能长成半斤左右,慢的可能只有两三两甚至更瘦。那些一斤以上的肥蟹子,多是往年没有捕捞上来的“漏网之蟹”。
蟹钳长,是会场梭子蟹最大的特点,两只蟹钳的前半段能互相重叠,俗称能“盘腿”,一斤重的蟹子两只大钳伸开,能有60厘米。
据当地人介绍,会场梭子蟹有三绝:其一,会场湾是梭子蟹在山东半岛南部最主要的繁殖与栖息地,这里盐度较高且变化不大,所产梭子蟹格外鲜美,肉质白净成丝状;其二,味道美,腹部发亮,蟹壳较硬,体内积泥很少;其三,捕捞使用定置网,极少损伤蟹脚,更利于螃蟹吐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