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吕源根刻苦钻研,革新养殖技术,改变了鹤山水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
“我比乡亲们早几年学会了好的养殖技术,在致富路上先走一步。不过,做人不能忘本,富了也不能忘了乡亲。”面对记者,鹤山市古劳镇水产养殖大户吕源根似颇有感触。从上世纪90年代涉足水产养殖业以来,吕源根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在鹤山率先养殖优质鱼,改变了鹤山水产养殖业的传统局面;更难得的是,吕源根致富不忘本,不但乐于将自己的技术与乡亲们分享,还经常义务为乡亲们养的鱼当“医生”,带动了一方村民齐奔致富路。
刻苦钻研
改变鹤山水产养殖局面
跟随着吕源根,记者走进了他的水产养殖“小王国”。这是一片有着300多亩面积的水产养殖、育苗孵化基地,养有桂花鱼、笋壳、四大家鱼等多种食用鱼和用作饲料的鱼种。按吕源根的说法,一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这里“与鱼为伴”。
古劳镇是著名水乡,居住在这里的人世代以养鱼为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吕源根也曾有过每天跟在前辈身后倒草料、修鱼塘的经历。21岁的时候,吕源根当上了村里生产队的队长,领着乡亲们养鱼、种蚕桑。长期的学习实践和刻苦钻研,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
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吕源根承包了一块小鱼塘,养起了四大家鱼。1990年前后,吕源根拓展了鱼塘规模。凭着对市场经济的敏感,吕源根发现,四大家鱼渐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反而是一种叫“桂花鱼”的优质鱼价值非常高,成了市场的新宠。于是,吕源根就像当初尝试承包鱼塘一样,尝试去养殖这种新鱼种,并最终产出了鹤山第一批桂花鱼。2006年,吕源根养殖的桂花鱼场,通过审批成为省级无公害产品基地。
吕源根认为,优秀的养鱼者应该会想办法节约成本。比如桂花鱼的养殖——由于桂花鱼以吃小鱼为主,一口塘的桂花鱼3天就要吃掉1000公斤以上的小鱼,这样算下来,如果自己可以饲养鱼苗,将节约一笔很大的开销。于是,吕源根率先养殖孵化饲料鱼苗,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吕根源说:“从知之甚少到养殖大户,我靠的就是不断观察和刻苦钻研;有时候遇上难题,我会拿出来,和鹤山水产协会的同行一起讨论;有时候还会专门请一些教授来指导。”一位来自省生物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的博士就对他赞不绝口:“吕源根身上有可贵的开创精神,他引领着养鱼行业的前进方向,我们更愿意称他为‘开拓者’。”
1990年,吕源根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江门市劳动模范、鹤山市劳动模范。2001年,他还被评定为广东省唯一的水产专业高级农民技师。在当地人眼里,他成了“养殖大户”,承包着鹤山最大规模的养鱼场,掌握着最先进的养鱼技术。如今,在吕源根的带动下,其他养殖户的意识发生了巨大转变,大家纷纷养殖桂花鱼、笋壳等优质鱼类,经济收入大为增长。
富不忘本
携手乡亲共奔致富路
采访吕源根时,记者见到他脖子上总是挂着一部手机。村里面的乡亲告诉记者,他的手机电池超级耐用,待机时间超过1个星期。一个养殖户用这样的手机来干什么?当地养殖户吕炳洪透露,吕源根为人热心,乡亲们要是碰到关于养鱼的问题,随时可以打电话问他。吕炳洪说:“每一次,他总是会给予耐心解答,甚至会随叫随到呢!”
如今,吕源根成了名副其实的养殖大户;但是,他一直把乡亲们放在心里。吕源根所在的新星村委会书记吕利婵告诉记者:“根叔对我们,特别是对一些困难户的支持特别大。他不但帮大家育苗,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帮助乡亲们富起来,而且还在乡村道路硬底化、村委会建设等方面,亲力亲为地给予支持。”采访时,吕炳洪也一边举起大拇指,一边对记者说:“根叔对我们村一些弱势群体特别照顾,经常向他们赠送鱼苗,并提供饲料、技术等方面的指导。”
尽管如此,吕源根仍然一直认为自己做得很少。但是,记者试着数了一下他曾参与的公益事业:赞助6万元支持洛社村道硬底化建设;赞助1万元支持村福利院建设;每年老人节赞助3000元,让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欢度节日,并每年赞助1万元让老人外出散心;每年赞助洛社村3000元参加龙舟大赛;每年赞助2万元用于围堤建设……这些公益事业,吕源根每一年都在做。
说到这些,吕源根本人总是谦虚地说:“我没有做成什么大事,只是做了一个农民的分内事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