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万斤海虹仅值3000多元,干海参一斤就能卖到3000元以上。同样是3000元,养殖海参的效益和利润却要远远高于海虹。算清“经济账”,芝罘区不少养殖户纷纷放弃在近岸养殖扇贝、海虹等品种,开始转战海底“播种”海参。
在芝罘岛套子湾养殖区,从事海洋养殖业20多年胡志光说:“过去我们不懂技术,只知扩大养殖面积,一味增加海带、海虹的养殖量。整个6000多亩海域养殖区一年最多赚上四五百万。”
海带、海虹、牡蛎等品种的养殖属近海筏式养殖,漂浮在海面上的养殖筏架严重影响船舶通行,而且渔民大多就地加工成熟的海虹、牡蛎,大量下脚料堆积在近海水域和沙滩,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
眼看着养殖海域水质开始变差,并因海洋建设开发逐渐缩小,胡志光拆除了近岸的筏式养殖区,开始在海底建设人工鱼礁石、投放海参苗,通过“底播增殖”的方式转行做起了海参养殖。“人工鱼礁不仅为海参提供了栖息场所,还附着了丰富的藻类,而藻类腐烂后正好是海参的天然饵料。”
从养殖价格低廉的海带、海虹升级到增殖放流海参,效益立刻显现出来。胡志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海虹过去的批发价仅有0.1元/斤,而鲜海参价格在100元/斤左右,加工成干海参每斤能卖到3000元至5000元。
同样一片养殖海域,从海面转向海底却能使收益显著增加。据统计,2009年,芝罘区鲜海参产量为730吨,产值达1.4亿元;今年1—7月份,鲜参产量已达477吨,产值约为1亿元。
“为加快提高海水养殖业产出效益,减少养殖业自身污染,芝罘区目前已拆除了近岸筏式养殖区3000多亩,并通过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等手段,拓展刺参增养殖规模。”芝罘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杨亮表示,海洋渔业部门将继续逐步减少浅海筏式养殖,缩减芝罘区近海海域中,扇贝、海虹等海水污染重品种的养殖面积,调整渔业养殖结构和密度。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