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这是渔民捕捞到的施氏鲟,作为外来物种,不能放入长江
22日上午,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园艺村的渔民黄正华,在长江张坝附近水域,捕捉到了一条“怪鱼”。对于这条“怪鱼”,黄正华以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随后,他将“中华鲟”放归了长江。不过,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从江阳区水产部门得到的消息却显示,黄正华可能好心办了坏事。22日当天,黄正华放归长江的,并非货真价实的“中华鲟”,而是一种名叫施氏鲟的外来物种。担心外来物种入侵,当地水产部门呼吁,市民遇到疑似“中华鲟”,请及时通知水产部门,由专业人士放生。
好心渔民:
捕到一条怪鱼 当中华鲟放生
22日上午9时,江阳区渔民黄正华在长江张坝附近捕捞作业时,捕捉到了一条“怪鱼”。当日中午,成都商报记者赶到黄正华家中时,黄正华已将这条“怪鱼”放到了一个大盆里。黄正华说,自己之前也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中华鲟相关信息,“这条鱼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
大盆中,成都商报记者看到,“怪鱼”长约30厘米,长有一张梭形长嘴,全身呈黑色。由于黄正华及周围人一口咬定,这就是中华鲟,一时间,这条半斤大小的“怪鱼”陡然间变得珍贵起来。有小孩试图将手伸入盆中,摸摸“怪鱼”,当即遭到黄正华一声大吼,“碰不得,碰不得,这是‘中华鲟’,碰坏了咋了得哟。”有村民打趣,“快点将鱼剖了,熬个汤,今晚上我们一起喝。”黄正华一脸严肃地表示,“这是‘国宝’,我应该将它放回长江。”
在和家人简单商量后,黄正华最终将“怪鱼”放入了长江。黄正华欣慰地表示:“我也为保护国家一级动物贡献了一点点力量。”
专家说法:
怪鱼非中华鲟 原系外来物种
不过,昨日下午,查看了相关录像以及相关图片资料过后,水产专家表示,黄正华当日捕捞到的“怪鱼”,并非中华鲟,而是一种外来物种,名叫施氏鲟。
江阳区水务局水产站副站长谯海介绍,长江当中,受到重点保护的鲟类,除了广为人知的中华鲟外,另外还有长江鲟、白鲟等。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一带的施氏鲟,则是一种外来物种,并非保护物种。更为严峻的是,作为外来物种的施氏鲟出现在长江,这种外来物种入侵,则会对长江重点保护的中华鲟、长江鲟等构成威胁。“随意将施氏鲟放入长江,是好心办了坏事情。”
事实上,就在本月,江阳区水务局水产站已分别于3日、18日两天接到两起疑似中华鲟报告。水产站工作人员将疑似中华鲟提交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两起疑似中华鲟,都是杂交鲟。“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很多种。比如,争夺生存空间,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不过,对于鲟类而言,最重要的还在于物种的变异。杂交鲟的产生,就是由两种鲟鱼杂交而成。原本长江当中的中华鲟、长江鲟、白鲟等物种,就已经非常稀少了。现在又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长江当中纯正的中华鲟、长江鲟、白鲟等种群,也就面临变异的风险。”
部门提醒:
遇疑似中华鲟 请勿轻易放生
成都商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长江当中施氏鲟的发现,确实时有发生。其中,早在2008年7月22日,江阳区茜草街道就有渔民在长江当中捕捞到施氏鲟。媒体披露,这也是施氏鲟在长江泸州段首次现身。
原本生活在黑龙江的施氏鲟为何会“流窜”到长江当中?江阳区水务局水产站副站长谯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可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于市民不当放生。另外一个方面还在于,多年前,政府推行船体网箱鱼养殖。由于当时的保护意识达不到,就有养殖户在网箱当中养殖了外来物种。单以鲟类为例,最多的是俄罗斯鲟,另外也不排除有养殖户养殖了施氏鲟。后来,这些外来鲟鱼从网箱当中逃逸,长江当中,也就有了施氏鲟。”
此外,成都商报记者还同时了解到,为了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长江,目前,江阳区方面已将所有外来物种的水产养殖一律取缔。与此同时,水务局已经通过小册子,向辖区内的500多名渔民广为宣传,捕捞到疑似“中华鲟”物种,请勿轻易放生,而是第一时间报告渔政部门,由专业人员前来处置。
新闻延伸
500多名渔民 无人能辨施氏鲟?
谯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和其他鲟鱼相比,施氏鲟最大的特点在于,嘴巴相对要长一些,另外,身体最高点位于第一块骨板处,且骨板和侧骨板摸上去都有刺手的感觉。“但实际上,所有鲟鱼,除了细微部分的差异外,其他地方都很相似。我们花了很大力气进行宣传,但后来我们发现,500多名渔民,能够真正掌握这些区别的,几乎一个都没有。更不要说普通市民。后来,我们想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一旦发现疑似中华鲟,请拨打0830-3123651,由我们这边的专业人士前去甄别。”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