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炎炎夏日,热浪逼人,但在广东省湛江市美丽的特呈岛,海风习习、丽日蓝天下,广东省“深水网箱产业园”建设项目悄然启动,庞大的深水网箱植入蓝色的海域里。
传统网箱养鱼超负荷 突破瓶颈势在必行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广东省沿海渔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得到国家支持,发展海水网箱养鱼,形成大产业。1979年,当时的国家水产总局拨款55万元,扶持惠阳县在大亚湾澳头港进行网箱养鱼试验,由东新渔业队未建造了60个3×3×2米的网箱,放养石斑鱼、真鲷、黑鲷等鱼种,投喂下杂鱼,从1980年5月养到1981年6月,成活率72.5%,平均每个网箱产鱼724千克,取得好收益。国家科委也于1979年12月支持珠海市36万元,发展海水网箱养鱼,也获得成功。
此后,广东省沿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大力推广网箱养鱼技术,海水网箱养鱼快速发展。1988年全省海水网箱养鱼发展到16941箱,产量1188吨,在香港澳门附近的深圳、珠海、惠州等地,形成海水网箱养鱼出口创汇基地。之后,广东省海水网箱养鱼逐渐向粤东、粤西沿海扩展,1995年发展到105402箱,产量16714吨。从粤东饶平县的柘林港,到粤西北部湾的安铺港,广东沿海的主要港湾,大都建成了海水网箱养鱼基地。渔民为了精心管理,在海面的网箱上搭建管理房,配备厨房、住房,装上电灯、电视,一家吃住在海面上。过去寂静的港湾,有了网箱养鱼,白天船来船往,夜晚万家灯火,成了海上新渔村。渔民在海上精心管理网箱养的鱼,使网箱养鱼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省海水网箱养鱼发展到132212箱,产量38296吨,对比1995年,5年时间里网箱个数增加25.4%,鱼产量增加1.3倍。
海滨城市湛江是广东省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1988年~1992年湛江市霞山区投资220万元,扶持特呈岛渔民发展海水网箱养殖,形成海水网箱养殖基地。目前,全市共有传统网箱4.6万箱,年产海水经济鱼2.3万吨。但传统的浮筏式网箱材料简陋、结构简单,抗风浪能力差,不能有效抵御台风的袭击,只能限于港湾内养殖,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养殖水域受到限制,只能设置在风浪较小的内湾或近岸浅水区,使局部密度大超过了海域容量;陆源污水入海使网箱所养鱼大量死亡;近岸海水交换差,长年累月养殖生产,自身污染重,海域富营养化,环境日趋恶化;病原体滋生,病害蔓延快,发病率高。更致命的是,网箱容易受台风、赤潮、洪涝、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往往一场高强度台风过后,鱼排网箱尽毁、满目疮痍,网箱里养了几年,价值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海鱼,一夜之间大量死亡或者逃到海里。2006年,在潮州市饶平县柘林湾,因为台风和洪水袭击,这里的海水养殖业几乎遭受毁灭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多元。要突破广东省网箱养殖的瓶颈,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势在必行。
抗风浪产量高质量好 深水抗风浪网箱成新庞
深水抗风浪网箱是近10年来在世界上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养殖设施,主要由网架及升降系统、网衣系统、固定系统和附件系统等4个部分组成。在世界上采用这种养殖技术的有挪威、丹麦、智利、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挪威和智利的大西洋鲑,日本的真鲷,台湾的军曹鱼、石斑鱼等的养殖规模较大,均已初步显示出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的优势。
1998年,深圳市从挪威引进4个升降式圆形网箱,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做而成,每个直径为12.7米,围长为40米,挂网深度为7米,每箱养殖水体886立方米,投放在龙岗区南澳镇的30米深海区。2000年8月投产,放养了青石斑、军曹鱼等4个品种。经过近一年的养殖试验,成功地抵御了多次强台风,平均每箱产量26.2吨,产值159万元,利润约50万元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这种进口网箱成本高、投资大,配套技术不成熟,养殖业者不易接受,难以推广。
引进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成功,使养殖业者对这种养殖设施、养殖技术具备了初步的信心,但需要国产化以降低成本,并进一步改进以适应本地海域地理和气象条件。2000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率先在国内将抗风浪深海网箱的研制列为重大科技兴海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得到上述计划项目的支持,在解剖、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南方海况和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研制出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圆形双浮管升降式抗风浪网箱养殖设施,于2002年5月在深圳市鹅公湾试验成功。该网箱技术含量高,国产化程度高,基础坚实,造价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1/3,同时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该网箱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作,主要由网箱、网囊、锚泊系统等组成。该网箱直径13米,网囊高10米,养殖有效容积约980立方米,抗风能力达12级,抗浪5米~7米,抗流每秒1米,下潜10米水深需时约20分钟。
与传统网箱相比,深水网箱产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正成为海水养殖业新的增长点。据统计,一组深水网箱平均年产量约40吨,相当于75只传统网箱产量的总和,平均年产值180万元,相当于160只传统网箱产值。一组深水网箱年产值相当于一般渔船年产值2倍~3倍。
深水抗风浪网箱的国产化、本土适应性与降低成本问题的解决,使这一引进技术在我国落地生根,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大力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
潮州市饶平县经历了2006年的台风和洪水袭击遭受毁灭性破坏之后,积极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由从事海洋渔业工作多年的金航养殖公司从2007年开始就着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成为柘林湾深水网箱优质化养殖先行者。2008年在柘林湾建立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放养的鱼种长势比传统鱼排明显要好,而且肉质比传统鱼排好,很受市场欢迎,主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等市场。金航公司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在2009年4月顺利通过香港食环署现场考核,并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注册,成为国内首家深海网箱养殖活鱼直供香港的养殖企业。
饶平金航深海网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镇雄说:“一个深海网箱的造价约6.5万元,而相同水体的浅海网箱造价仅需4.5万元。表面上看,深海网箱的成本投入更大了,但是用深海网箱养殖,鱼的成活率上升了,所需饲料减少了,生产速度加快了,经济效益也就上来了。比如,一条金鲳鱼鱼苗是3毛钱,一斤鱼饲料是1.5元。金鲳鱼每长一斤肉,在深海养殖需要6.5斤饲料,在浅海要8斤饲料。而一般金鲳鱼都能长到10斤。这样一比,每养大一条金鲳鱼,饲料费就节约了至少10元。”郑镇雄还算了一笔账,以2008年3月鰤鱼价格为例:每个深海网箱比相同水体的浅海网箱增收38.4万元,每组(4个)网箱即可增收153.6万元。
与传统网箱相比,深水网箱抗灾能力强,可适应开放水域15米~20米水深养殖作业,能升降深度达10米以上,并且可抵御12级台风。这种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深深地吸引着产业资源的投向。同时,发展深水网箱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新方式,它通过工业改造促进渔业生产方式的升级换代。
今年6月18日上午,一艘载有65吨深海活鱼的日本船从饶平柘林湾金航深海网箱养殖基地缓缓开出,直通日本市场,这是饶平县金航深海网箱养殖基地活鱼直供日本首发仪式的一幕,也是该基地活鱼直供香港之后的又一个新突破。
两年前,广东恒兴集团公司开始大规模投资兴建深海网箱,建成湛江市规模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主要养殖军曹鱼、金鲳鱼,以及巨石斑鱼———龙趸。在这片海域,恒兴公司已经安装了15组共60只深水网箱,而在附近的特呈岛基地,恒兴公司还在制作更多的网箱准备投放。站在一个深水网箱旁边的浮台上,恒兴公司的何经理说,这个网箱一年前放了一万尾军曹鱼苗,现在已经有近20斤了,要长到30斤才卖。由于深水网箱所在海域离岸较远,水质好,这里出产的鱼质量更好。公司养殖的军曹鱼每公斤要卖到近30块钱,价格比传统网箱的鱼要高10%左右,主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等市场。
建立“深水网箱产业园” 腾出近岸海域发展空间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在支持深水网箱产业化研究的同时,制订出扶持深水网箱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投入生产的深水网箱按成本的15%~20%额度进行补助。至今已在湛江、珠海、深圳、饶平等海域建立起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投入生产的深水网箱共50组200只,主要养殖品种有军曹鱼、美国红鱼、高体鰤、石斑鱼、卵形鲳鲹为主的优质鱼类,年产量约2000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我省海水养殖业的新的增长点。
但是,深水网箱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深水网箱设备涉及到网箱材料、加工制造、机电设备以及养殖船舶等,深水网箱养殖涉及到网箱养殖、苗种培育、饵料加工、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以及休闲旅游等。发展深水网箱战略,不仅是一项技术的革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生产方式的重构,要以创新推进深水网箱产业发展新模式。
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指出,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是贯彻落实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渔业的有效途径。要以养殖产业园区理念谋划推动深水网箱发展,推动深水网箱养殖的产业化、集群化,努力把深水网箱产业园区打造成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的示范园区,为全省海洋养殖产业发展和现代渔业建设探索新思路、创造新经验。
“我们将以养殖产业园区的理念来谋划渔业,改造海湾传统网箱养殖模式,促进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化,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创建广东海洋网箱产业特色品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说。对目前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模式进行改革,将通过政府引导,推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组织模式,采取“公司+渔户”的合资或合作养殖、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更多的养殖户从港湾传统网箱撤出,从事深水网箱养殖。
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看来,看得见的经济账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十二五”期间,广东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区置换传统网箱后将腾出约20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这为广东近海的发展留足了空间,等于是给广东再造了新经济推动力。郑伟仪说:“淘汰传统网箱,腾出宝贵的海湾资源,为海洋开发提供新的空间,是海洋产业‘腾笼换鸟’的重大战略举措。”可以设想,200平方公里的新空间将承载的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将无可估量。
推广深水网箱是在向海洋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广东省设立了深水网箱专项资金,扶持深水网箱产业发展。通过建立“深水网箱产业园”的发展模式,改造海湾传统网箱养殖模式,对目前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政府引导,推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组织模式,采取“公司+渔户”的合资或合作养殖、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更多的养殖户从港湾传统网箱撤出,从事深水网箱养殖。
目前,湛江市已经规划了四个深水网箱园区,“深水网箱产业园”的称谓正是来源于这些园区有着类似陆地上开发区的经济功能。作为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的示范单位,广东恒兴集团计划在2年内投资1亿元发展深水网箱。“目前已在湛江市吸纳了400多名渔民从事深水网箱养殖,并计划在2年~3年内,达到3500名~4000名。”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说,渔民是以入股的方式来投资深水网箱的。渔民入股后成为养殖工人,除每月的1500元固定工资外,每个渔民还将分得其负责管理的网箱的15%的红利,“这样算下来,渔民一人一年约有3万元的收入”。因为深水网箱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单个网箱一次投入要超过20万元,所以现在广东建成的深水网箱大都是由公司投资。目前湛江已开始在部分深水养殖园区试行将部分网箱出租给养殖户,然后进行统一管理和提供服务,实行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
“深海网箱产业实际上是一条产业链,只是生产车间———深水网箱在海里,而岸上也得有集中的配套服务区,例如箱体材料加工厂、饲料厂、冷库、加工鱼片的工厂等。”恒兴公司的何经理说。
“十二五”期间,广东力争建设10个~15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区,发展深水网箱1000组,置换16万个~20万个传统网箱,腾出近岸海域约200平方公里,相当于2004年~2010年《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中围填海面积的1倍多。“深水网箱的规模化,意味着广东海洋渔业发展呈现新的转变,从浅海迈向深海,加速向海洋要GDP”。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