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为推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协调发展,促进野生大鲵资源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7月18日-8月18日,安徽省组织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并在“三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源头的黄山市休宁县流口镇大鲵自然保护区内的沿河流域,将800尾大鲵放归自然,以保护“三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
本次放流活动由安徽省农委渔业局、黄山市农委和休宁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放流规格为20cm的子一代大鲵800尾,放流苗种由黄山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提供。活动仪式现场放流100尾,其余700尾分两组沿新安江上游的大鲵自然保护区内,在公证处的全程监督下,选择70处投放点,每处投放 10尾。全部放流地点摄制影像资料,并做好编号、统一建档、加强渔政管理和群众管护,确保放得下、管得住、养得好。省农委总农艺师赵颖南、渔业局局长刘国友、副局长钱东方、黄山市人大副主任胡新方、市政协副主席项金如、市农委主任汪义生、副主任曹纯斌、休宁县政府副县长朱红娟等领导同志以及市、县环保、财政、沿江乡镇、周边区县水产局和大鲵驯养单位负责同志、保护区护渔组织成员、当地学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放流活动。
黄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位于新安江源头休宁县汪村镇、鹤城乡、流口镇和祁门县的凫峰乡境内。自2009年起,休宁县境内河段实行全年禁渔期管理制度,并加大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力度,成立了群众性的护鱼组织,保护环境、保护大鲵、保护渔业资源成为当地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河中游鱼成群、水质良好,“青山绿水人家,小桥竹排鱼虾”的迷人景象令人神往,具备开展大鲵人工增殖放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基础。
本次放流严格依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和《安徽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放流的大鲵苗种由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研究所提供,该所依法持有《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年人工繁殖大鲵达2万余尾,并于2009年取得了农业部“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大鲵)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资格,本次放流的大鲵为新安江源头水系野生大鲵子一代。
安徽是内陆渔业大省,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执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坚持“强化管理,科学利用”方针,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省已依法审批建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26个,从事珍稀水生动物展示、表演场(馆)5个。特别是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和资源保护工作,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达到了人工驯养繁育技术过关、后代培育技术成熟的先进水平;黄山、岳西、金寨等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的保护区建设初见成效,大鲵资源保护迈上了健康发展轨道。目前,全省有从事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的企业22家,年繁殖大鲵近20万尾。本次成功放流,标志着全省大鲵资源养护由以往单一人工驯养繁殖转向了人工繁育与保护区自然繁殖保护并举,并为今后依法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鲵因其发声似小孩啼哭,俗称“娃娃鱼”。与恐龙同时期,距今有3亿5千万年,被誉为动物“活化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几十年来,全球各地的大鲵因生存环境变化,自然种群数量锐减,目前已被世界环保组织列为与大熊猫同级的一类保护动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