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日前,文登南海大菱鲆养殖户连昌经过4月至7月海上养殖的3万尾大菱鲆,提前三个月长成并全部销售完毕,效益大大提高。在文登,有不少像连昌这样的养殖户开始尝试建起海上养殖区,采取“陆海接力”模式养殖大菱鲆,催生出节能降耗型生态养殖产业。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大菱鲆以来,文登南海新区目前已成为文登市大菱鲆养殖聚集区。南海200余大菱鲆养殖户普遍采用“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即在温室大棚内修筑水泥池并配备海水井用来提供池内所需的循环海水。目前,文登大菱鲆养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价格稳定在50元/公斤,全市销售大菱鲆500余吨。随着大菱鲆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南海新区的迅速开发,土地资源出现无法满足工厂化养殖需要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陆海接力”的养殖模式近年兴起。
“陆海接力”养殖模式是在每年4月中旬至7月中旬,将在温室大棚内长到半斤重的中型大菱鲆用水箱运往海域,投放到网箱中进行喂养。经过三个月的生长,大菱鲆即可达到出售标准,比单纯采用陆地养殖模式可缩短养殖时间3至4个月,成本降低20%至30%。
近两年,文登大菱鲆养殖户也曾尝试过“南北接力”养殖模式,即在每年12月份至次年4月份将中型鱼苗运往福建海域进行喂养,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文登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国保福介绍说,“南北接力”养殖模式最大的局限在于远程管理难度大,运输过程风险高。相比之下,“陆海接力”养殖模式优势显著,在解决用地难的同时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鱼类品质和效益。同时,海中养殖大菱鲆所需设备网箱的成本远远低于建造温室大棚的成本,充氧设备以及汲水设备的成本也可以节省下来,养殖密度也能有所提高。“陆海接力”养殖模式正引领文登市大棚工厂化养殖向多元化、节能型、高效型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