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刺参池塘养殖中,水质是影响刺参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水质与底质条件能为刺参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与适宜的生活环境,直接决定了养殖生产的成败。据资料统计,目前85%以上的水产养殖病害是因水质不良引起。对池塘水质进行科学管理,是减少刺参病害、提高刺参产量与质量主要措施。
一、养参池塘水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宏观规划不到位
诚然,由于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近海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水产养殖本身因缺乏宏观规划、规模无序扩张所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受暂时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刺参养殖池是在没进行科学规划的前提下盲目上马的,有的地方除了利用原有的养虾池养殖刺参外,又大规模建场造池,鳞次栉比、星罗棋布的养参池几乎占满了滩涂与潮间带。这种不顾水域环境的负荷力、大面积的连片养殖模式,对近海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极易引起各养殖池水质交叉污染和病害交叉感染
2.池塘选址不当
由于大多适宜养参的区位已经占满,不少养殖者仍不加选择地盲目跟进,有的离河口只有数百米甚至不到百米,对池塘的水质安全构成威胁。也有的养殖者在靠海位置已被占满的情况下,不得不在离海岸几千米甚至上万米的地方建池,除了用水量常得不到保证外,在夏季高温期经长距离入池的海水温度也迅速升高,不利于池塘的水质调节。
另外,近年来一些历史上没有刺参资源的地区也开始造池养参,这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值得提倡,但不少养殖者不顾水质与地质条件仓促上马:有的盐度不稳定,汛期甚至在10‰左右;有的属浅水薄滩,并且高水温期长,最高可达30℃以上;也有的在大面积稀泥漏滩涂稍加改造便造池养参。这样的条件根本不能保证养殖用水质量,存在很大的风险。2007年和2008年高温雨季,山东省不少这样的池塘因盐度低、水温高、抽不上水、水质与地质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刺参大量死亡。
3.池塘建造不规范
不少参池是在原有的养虾池基础上稍加改造而成,池底高低不平,水交换不畅,易造成换水死角和池底污物堆积。也有的为了增加水深盲目下挖池底,造成池底低于海水低潮线,有的排水闸竟悬离池底几十厘米,使刺参赖以生存的池塘底部形成难以彻底排出的死水。还有的池塘布局不合理,进排水使用同一渠道,进水时往往把相邻池塘排出的带有大量病菌与污物的水加进。也有的为了防盗而将池四边全部砌上围墙,影响了空气流动和水体对流,不利于水环境的改善。
4.忽视池塘清淤消毒
有些实行轮捕轮放模式的池塘多年不清淤,日常管理中也不注意消毒,经累年养殖后,池底和参礁上堆积的残饵、粪便和死亡的藻类腐烂变质后易滋生大量的病菌、寄生虫,并易分解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消耗大量溶解氧,败坏水质。
5.换水方法不合理
一方面,有的场家受设备或自然条件限制,换水量少、水位过浅,遇小潮汛时甚至数日不能进水。另一方面,在不少养殖者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换水量越大、水位越深越好,故而不分季节地一有潮汛就大排大灌,使池水过于清瘦。这种模式还会因池水环境的不稳定,增加了刺参的应激反应。
6.滥用药物
滥用渔药是造成池塘水质污染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譬如频繁地大量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在杀灭敌害和病菌的同时,还使池内有益菌和生物饵料遭到破坏,增加了水质调控的难度。
二、养参池塘水质管理的方法
刺参养殖池塘的水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源头开始一直贯穿到刺参出池的全过程,既要防止水源环境对养殖用水的污染,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刺参养殖自身造成的污染。
1.科学选择场址,规范参池建设
(1)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实际上是对环境条件的选择,在暂时无法改变天然水域大环境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水源与地质条件较好、养殖场不太集中的地方建池,从源头上保证刺参养殖用水质量。海区要求潮流畅通、水质澄清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流入,海水盐度长年在26‰以上,夏季海水温度不超过28℃,冬季高于-1℃,水质符合国家海水养殖水质标准。
池塘离海区要近,确保进排水方便,最好能纳自然潮水。以岩礁、较硬的砂泥或泥砂底质为好,纯砂或纯泥尤其是有大量烂泥沉积的地方不宜建养参池。
(2)池塘建造
池塘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从10亩左右到数十亩不等,池深2米以上,池底面不能低于海水低潮线,排水闸要建在与进水闸相对应的池塘最低处,池底从进水口到排水口还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彻底排干池水。排水闸板好上部设置活动闸板,以便暴雨后卸去顶部闸扳排掉表层淡水。也可设计内低外高两道排水闸板,平日排水两道闸均提起,降雨时关闭内闸,提起外闸,使表层低盐度水从内闸上部溢出。
2.及时清整消毒
(1)参苗放养前的池塘清整
池底是刺参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地质状况,也是改善池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一般养殖2~3年就应将池塘彻底清整消毒。
①清淤。排干池水、捡净刺参,将参礁移出或用高压水泵冲净,清除池底淤泥及杂物,翻耕曝晒半个月以上,必要时回添新沙。池塘清淤多在秋冬季刺参收完后进行,也可在春季清整。
②消毒。投放参苗前一个月左右,池内适量注水(淹没参礁即可),每亩泼洒生石灰50千克~100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20千克。
(2)养殖过程中的池塘消毒
在春、夏、秋三季,养殖池每月要消毒1次~2次,传统上多用生石灰消毒。每次每亩泼洒30千克左右,生石灰除可杀灭水中的有害病菌和一些敌害生物外,还能中和池水和底泥中的有机酸,保持池水显弱碱性,相应提高水的硬度和碱度,增加池水的缓冲能力.起到改良底质与水质的目的。施生石灰时一定要辗碎并加水溶化后快速均匀泼洒,以免堆积在池底伤害刺参。
3.科学施肥
池内保持适量的底栖硅藻与浮游生物含量,除能为刺参提供天然饵料外,还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吸收有毒物质,提高池水的自净能力,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还可使刺参免受强光直射,改善其栖息环境。故要在池塘养殖的不同阶段适时施肥,培肥水质,水色以浅褐色或浅黄绿色为好,并达到“肥”、“活”、“嫩”、“爽”的感观标准。
(1)基肥
放苗前半个月左右施肥培养基础饵料。待清池药物毒性消失后,将池水放干,重新注满水泡池一周后放掉,再纳水30厘米~50厘米,覆盖池底与参礁。然后每亩施发酵后的有机肥(如鸡粪等)50千克左右、化肥2千克~5千克。新建池塘可适当多施有机肥,为避免有机肥对池底的污染,最好在池塘周边浅水处挖若干浅坑,将肥料放入坑内,上面覆盖10厘米~20厘米的池泥。老池塘可以无机肥为主,氮肥与磷肥之比为3~10:1。施完基肥后逐渐加满水。
(2)追肥
养殖过程中还要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追肥。为保证刺参的食用质量,放苗后一般不提倡施化肥,而施有机肥又易污染池底。我们一般施一些近年上市的效果好、用量少、使用方便、清洁卫生的肥料,如肥水肽、藻安生等。
4.合理换水
保持适当的水深和换水量,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换水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代谢废物的浓度,调节盐度与酸碱度,改善池水生物组成结构。
(1)换水方法
根据季节和水质变化情况大致按以下方法掌握。
开春至5月份,温度逐渐回升,但水温回升速度滞后于气温,上层水温回升速度又快于底层,水温由冬季的下层高上层低过度到上下水温相同,即为常说的同温期,此时上下层水比重相同。随着气温进一步回升,水温又出现上高下低,上层水比重开始低于下层水。这两种情况均易使池水上下层难以形成对流,阻止了上层较高的溶解氧传到下层,引起池底缺氧。故此阶段池水不宜过深,保持0.8m~1m即可,日换水10%~20%,以利于充分利用光照,加快水温回升,促进底栖硅藻和浮游植物的繁殖,增加底层水溶氧量。
6月到9月中旬,随着水温的升高要逐渐增加换水量并加深水位,以降低池水温度,日换水20%~50%甚至更多,保持1.5m~2m的较的高水位,但要通过开增氧机、人工搅动池水等方法防止因水位过深而引起溶解氧分层,避免底层水缺氧。
9月中旬以后,随着水温的下降,池水又会出现一年中的第二个同温期,为防止溶解氧分层,要将水位渐降至1m~1.5m.日换水量渐降至20%以下。
冬季可只进水不排水或少排水,保持2m左右的最高水位即可。
(2)换水注意事项
①要设拦污设施,池塘注水口设置40目~60目筛绢网,进水渠道和海边抽水口也应设1道以上的拦污设施,防止海水中敌害生物、杂物及油类进入池塘。
②换水前要注意观察海区和池塘水质情况,如发现自然海水受到污染、发生赤潮等状况,要暂停换水。大雨过后近海水域盐度与pH易大幅下降,也不要急于进水。待海区水环境回复正常后再纳水。如发现池内水质恶化、刺参发病等现象,要立即大换水。
③暴雨后会引起池水盐度与比重分层,上层溶解氧不能通过上下对流输送到底层,池底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会增加,极易造成刺参大面积缺氧窒息和亚硝酸盐中毒,并且由于水质突变,池内杂藻易死亡下沉,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此时要立即开启活动闸门,将表层低盐度水排掉,并通过开增氧机等方法促进上下层溶解氧的流动,再投放福地安等底质改良剂和高力氧等增氧剂,以快速减少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溶解氧。
④池内若无增氧设施,在持续阴雨天应将水位降至1m左右,降低水位后可通过池水波动和增强池底光合作用来增加底层水溶氧,避免溶氧分层。
⑤夏季高温期,尽量在夜间或凌晨加水,以降低池塘水温。有条件的地方可向池内添加深井水降温。
⑥最好采用边加水边排水的方法换水,使整个池水处于微流状态,有利于溶解氧的扩散,防止池底和池角局部缺氧。
5.控制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
(1)大型藻类
池内保持适量的大型藻类能为刺参提供栖息场所,但若繁殖过多易使池水过于清瘦,老化、枯死的藻类腐烂沉积后还易导致池底缺氧,败坏水质。除日常人工捞取外,若大量繁殖则要投药杀灭。传统的办法是施用生石灰和草木灰。选择晴天中午,按每亩40kg的用量,将生石灰粉均匀泼洒在青苔较集中处的池水表面,在强碱和高温的作用下,可杀灭大部分藻体。或每亩投20kg~30kg草木灰,均匀覆盖在青苔上,不超过一周大多会下沉死亡。这两种方法无副作用,生石灰还有改善水质的功效,草木灰还可肥水,但使用麻烦。近年上市的如苔藻净等化学除草剂,具有方便、高效等优点。但要把握好用量和施用方法,以免影响刺参生长。
(2)有害微藻
池水常会因微藻大量繁生形成“水华”。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池塘下风头漂浮一层蓝绿色膜,主要由蓝藻、绿藻等形成;另一种多在水面下,呈褐色或红褐色带状或云雾状,多由甲藻大量繁殖形成。这些微藻下沉死亡后会导致水质急剧恶化,引起刺参中毒。在“水华”聚集处,可按每亩30kg~40kg的用量泼洒生石灰粉。情况严重的还可投(2~4)×10-4的甲醛,但二者不宜混用。
无论使用何法,藻类杀死后立即将大型藻类捞出并大换水,然后投放底居安、福地安等水质和地质改良剂并配以肥水措施,迅速改良地质与水质。
6.施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亦称净水活菌,能分解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溶解氧,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维持池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起到改良地质、优化水质的作用。微生态制剂具有天然、无毒、无污染、无残留、无副作用等优点,有的品种还可直接作刺参饵料,能提高刺参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渔药用量,避免了大量使用化学药物对池水的污染。可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硝化细菌、海洋酵母等有益微生物。在微生态制剂使用过程中结合投放增氧剂效果会更好。
7.越冬期水质管理
冬季刺参微量摄食或停食,抵抗力下降,良好的水质条件对刺参安全越冬至关重要。除要保持高水位外,在池水结冰时应及时打冰眼,清除冰面积雪,以改善池水光照条件,利于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有资料介绍,冰上覆雪20cm~30cm时,透光率仅为O.15%~3%,冰上覆雪一天,池水溶氧可减少1mg/L~2mg/L。冬末初春池内冰开始溶化时,要特别注意池水因上下层盐度分层造成的池底缺氧,还要注意盐度骤降对刺参的不利影响。另外,为防止水温过低,可向池中加注适量的地下海水或工厂化育苗与养殖的余热水。
三、水质调控的目标
水质调控的最终目标就是将与刺参生长发育有关的池水各项理化因子调到最佳水平,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指标的调控:①水温夏季不超过28℃,冬季维持在5℃以上;②溶氧(DO)5mg/L以上为宜,即使在阴雨天底层溶氧也不应低于4mg/L;③盐度适宜盐度为27~33,汛期短时间内也不应低于22;④pH7.5~8.3;⑤化学需氧量(COD)不超过2mg/L;⑥非离子氨(NH3-N)不超过0.02mg/L,阴雨天底层水也应低于0.1mg/L;⑦硫化氢(H2S)不得检出;④亚硝酸盐(N02--N)不超过0.1mg/L。⑨透明度50cm~100cm。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