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幅古老画卷在浙江岱山祭海坛上展现,一则不老的民间传说在现代生活中承传。在岱山休渔期间,渔民举行传统祭海祈福、谢洋感恩的大典,以表达对海洋的崇拜和敬意。
祭海典礼开始,9位主祭双手擎香缓缓步向祭坛,熊熊祭火霎时升空。在礼炮和彩烟中,18位壮汉护送着龙王牌位,放于祭台下。随后,24位渔民抬着全猪全羊,捧着瓜果糕点等五牲五谷,步向祭台,向龙王敬献供品。,依次献玉龙柱、平安旗和长卷渔民画,接着,450余名渔民身着参祭服装登上祭台,举香敬拜、祈福感恩。伴着“咚、咚、咚”三声鼓响和13响悠长清脆的钟声,20位渔嫂缓缓步上祭坛,弯身敬献供酒。敬酒完毕,祭坛上落篷挂橹,平安旗缓缓升起,渔民子弟唱起了渔歌号子。“让海洋休养生息,让鱼儿延续生命,让我们懂得感恩,表达对海的崇敬……”虔诚的吟唱,抒发了海岛渔民“感恩海洋、人海和谐”的理念。
岱山渔民的祭海谢洋仪式具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史前就有祭海活动。每到开捕、渔汛等时节,渔民自发地组织祭海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归来平安,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采访手记:
舟山群岛对于我来说,既清晰又模糊、既亲切又陌生、既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童年时代,每逢暑假,母亲总是要带着我们兄弟前往岱山群岛,看望驻守在舟山群岛部队担任要职的父亲。
每次前往舟山群岛总是一次折磨,半夜三更登上“东方红”客船,从十六铺码头出发,次日下午抵达定海码头,然后,再坐可容纳30多人的敞篷式摆渡铁皮船,坐在船舱里,抬头望着天空,手拉着船舱的拉手,四周是蓝色的海洋,在海浪中漂荡近3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
每次晕船我总是呕吐不止,肠胃如同翻江倒海,吃了晕船药后在迷迷糊糊中睡着,又在摇晃不定的船舱中醒来。记得船老大开玩笑地说:“遇到大风浪时,老鼠晕船都难以忍受而跳海。 ”如今,前往岱山岛的水路可谓四通八达,从上海、小洋山到达岱山只需要3小时。
四十年前,舟山群岛的交通不便,岛上除了渔船、渔村、渔网,就是光着脚丫的渔民。如今,岛上是高楼大厦林立,渔民早已搬进住宽敞明亮的楼房。当年木质的两头翘的渔船,已被数十万吨的铁质渔船所替代,捕捞的网具也不再靠人拉肩扛,吊机、卷扬机早已装备上船,渔民、船老大不再是饱经风霜古铜色的肌肤,捕捞作业完全是机械化的操作。渔民手拿着对讲机,看着雷达屏幕,手下掌控着作业按钮,轻轻一按,成吨的鱼虾吊起进船舱。
四十多年后的故地重游,岱山已是物换星移,岛屿的渔民已经纳入了现代的社会生活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