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捕杀的针鱼口吐白沫
有人就是用这种网兜捕捞针鱼
新闻回放:“针鱼”属暖水性上层鱼类,常见的有斑鱵、方柱鱵、瓜氏鱵、日本鱵、水针鱵和长吻鱵等,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和地中海,我国主要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个旧从2004年以来,先后两次进行金湖底泥疏挖,承担金湖底泥疏挖工程的挖泥船,来自广东湛江。此前,该挖泥船曾经在昆明滇池进行了底泥疏挖,于是,这种叫做针鱼的新的鱼类,从千里迢迢之外的大海“乘船”来到了云南高原的湖泊,原本没有“针鱼”的滇池,出现了它们的身影。紧接着,这艘挖泥船从滇池来到个旧金湖,金湖里也就出现了这种吃一些蓝藻之类的、被人们形象比喻为“长嘴剑客”的怪鱼。
个旧市民们沿着金湖环湖游览道散步时,很容易看见一些在水草里穿梭、甚至浮上水面的“针鱼”,几年前它们在个旧金湖出现的时候,还有人担心“针鱼”会成为危及其他鱼类的“冷面杀手”而“独霸金湖”。
为此,记者曾经采访时任金湖公园党支部书记的李江辉、监察保卫科科长赵洪强,他们协助记者完成了新闻调查:捞起一条“针鱼”进行“亲密接触”时,发现它下颌的“针尖”软软的,根本就不会戳手,而且,它只要一挣扎,下颌的这把“剑”就会轻易脱落。一些锡都市民心目中的危险“剑客”,原来是如此脆弱。于是,我们开始用这样的童话教育金湖边捕捞“针鱼”的孩子们:“鱵鱼和颌针鱼原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可鱵鱼小时候顽皮,结果把上颌弄丢一截,成为现在这种上颌短、下颌长的样子,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遇到可疑现象,它只能用下颌去‘探个究竟’,结果还是常常误入‘陷阱’。难道我们还忍心再伤害这些容易受伤的小鱼吗?”
时隔数年,这些可爱的“湖外来客”,却频频死于非命。
镜头一:2010年6月13日早11点,个旧金湖东路人民体育场环湖游览道,一对中年男女,肆无忌惮用一个圆形带钓鱼线的网,从容不迫捕捞金湖里的针鱼。记者在现场观察,每分钟可以捕捞到5条以上针鱼,而在他们装鱼的袋子里,记者看见了一堆已经死去的针鱼。记者问:“有两三百条吧?”女的回答:“差不多吧,大大小小一起计算,一斤有50条,这袋鱼也就5斤左右。”记者问:“捞去干嘛?”男的回答:“油炸,很好吃!”女的补充:“这些年个旧金湖水质好了,鱼的味道也新鲜。”
镜头二:2010年6月15日晚9点10分,金湖东路环湖游览道码头附近,5个头戴矿灯的男青年,手持网兜打捞针鱼。记者看见,在矿灯照射下,针鱼反应迟缓,非常容易被捕捞。记者与几个捕鱼者对话:“你们一天晚上可以捞多少?”回答是:“不一定,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捞一二十斤呢!”记者问:“能吃吗?”回答是:“可以烧烤吃,拿点蒜油涮一涮更好吃。”记者问:“不怕被金湖管理人员抓吗?”回答是:“他们来我们就跑。”
镜头三:2010年6月16日早7点,金湖西路环湖游览道西码头附近,3个大约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也用网兜打捞针鱼。记者问:“拿回去养吗?”回答是:“养不活,开着氧泵也不行。”记者问:“那么,捞回去油炸了吃?”回答:“不是人吃,是喂狗!”
……
诚然,金湖并不“太平”,金湖公园监察保卫科的赵洪强曾经介绍说,从2005年8月金湖禁止垂钓和捕捞至今,各种鱼类得到了一定的繁衍生息,但一些盗鱼者也变本加厉,甚至打出租车盗鱼,得手后直接赴农贸市场。有时候,仅仅是半年时间,金湖公园就收缴非法捕捞渔网3000多米。而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场“持久战”,不管金湖公园怎样加强巡逻,捕鱼者还是层出不穷。
事实表明,金湖“针鱼”已经难以避免被人类戕害的命运。赵洪强说:“我们把这种鱼叫‘憨鱼’,因为它们不灵敏,连小孩子用手也能轻而易举捉到。”为此,金湖公园的领导和同志们忧心忡忡。李江辉说:“六一儿童节那天,金湖沿岸到处是捕捞‘针鱼’的孩子,我们的监察队员嗓子都喊哑了,还是有不少‘针鱼’惨死在孩子们手里。2009年上半年,金湖公园就收缴了专门用于捕捞‘针鱼’的小网兜200多个。但依然还是有一些‘漏网’的盗鱼者,偷偷将‘针鱼’捕回家中下油锅。如果不是金湖公园、不是个旧市公安局110的巡防队员加大监管力度,‘针鱼’的命运早就岌岌可危了。”
市民王铮目睹金湖针鱼被不断捕捞的场景,他说:“保护针鱼,不仅仅是金湖公园的事情,也关系市民的文明举止,恐怕还需要捕鱼者注意形象,口下留情。”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