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海洋渔业 > 海洋综合 > 正文

强国之旅:必须从陆地走向海洋

发布时间:2010/6/9 8:57:14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编辑:谢雪琴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数据

  仅就生物资源来说,整个地球生物的生产力每年相当于1540亿吨,而海洋就占了其中的87%。海洋每年可为人类转化30多亿吨水产食品,但目前全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水平达不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1%。

  我国目前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

  占我国陆域国土不到30%的沿海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创造着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吸引着8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着90%以上的出口产品。

  2009年广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800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省GDP的17.4%,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

  我省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3倍,占全国14%。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占全国19%,居全国首位。

  参照发达国家海洋沿岸城市平均分布密度,按60公里1个城市计算,广东省沿海可以布局60座城市,而目前广东省仅有沿海城市14座,还可以发展40多座城市,承载人口3000万以上。

  截至2009年底,广东已建海洋保护区53个,约占全国海洋保护区总数1/3。

  王殿昌:

  海洋发展不能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谋划

  “世界海洋领事会执行主席曾在分析了海洋资源、服务空间和全球海上贸易量等之后,指出海洋经济等于全球经济。”

  在昨日举行的“首届广东海洋论坛”上作“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区域发展”主题演讲时,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司长王殿昌的一番开场白,道出了世界对海洋经济的重视。

  众所周知,中国的海岸线主要集中在东部,海洋经济促使东部率先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当今海洋的横向发展不平衡,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谋划的现状,也引起了王殿昌关注,他呼吁“通过政策统领,加快产业布局调整等方式,实现科学用海”。

  海洋经济促进了东部率先发展

  王殿昌说,21世纪,区域发展除了对西部、中部赋予新的发展理念外,在东部提出了环渤海、长三角、闽东南地区和珠三角等经济区。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并提高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为东部率先发展战略迈出了可行的第一步。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区和广东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等建设规划的实施,东部率先发展的布局将进一步完善。为东部地区成为高新海洋产业密集区、海洋经济率先发展区、海洋综合开发实验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和海陆关系协调区建设创造了牢固的基础和条件。

  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谋划制约海洋开发

  根据统计,东部率先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同样引人深思。“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当今海洋存在横向发展不平衡: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域利用;重空间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或者说缺乏长远发展谋划。”王殿昌指出。

  他介绍,从南向北纵向看,从全国沿海行政区整体情况看,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园区建设基本相同,产业同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在沿海继续聚集。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是三个变化:一是性质变化,在近岸海域,不科学的用海行为、用海方法引起的海洋湿地、滩涂、海湾等由海变陆,发生了性质变化;二是质变,近岸海域海洋污染,海水水质变劣,生态环境恶化;三是量变,近岸海洋资源总量减少。

  倡导科学用海

  有报道称:从我国海岸线北端的渤海湾开始,直到大西南出口北部湾,在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诸多地点有着庞大的储油罐、高耸的反应塔。专家认为,当前沿海重工业布局分散,遍地开花,与国际上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整治原则相违背,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地区上马重化工项目,加剧了环境压力;重化工产业临近环境敏感区,时刻威胁原生态安全;缺乏规划和统筹协调,布局不合理造成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相违背。

  这引起了王殿昌的关注,他表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他建议:一是要制订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加强对海洋发展的综合战略统领;二是应该树立科学用海的新观念,转变用海方式,做到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三是要制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措施。要错位发展,培育优势海洋产业;四是产业调整上要有新举措,要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淘汰落后的产业;五是要善待海洋,敬畏海洋,保护海洋。

  徐安龙:

  海上也可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

  “广东省是海洋大省,却不是海洋强省。”中山大学副校长徐安龙教授在发言开篇不久,抛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判断。

  在海洋开发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海洋经济将成为广东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新增长点的背后,徐安龙却更为关注海洋粗放式开发凸显出的环保压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缺陷,并提出广东省海洋开发“十策”,在这十策中,徐安龙妙语连珠,在海洋经济的创新和提升广东海洋软实力上提出了不少鲜活的见解。

  科技体制创新超前布局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体制创新往往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徐安龙建议,在体制创新上,推动近海及海岛发展,“可试行‘包海到户’和‘海岛承包’,安徽在这方面已经开了先风。”

  按照徐安龙的设想,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海上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在海域资源经营体制上的延伸和体现。《物权法》和《海岛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包海到户”和“海岛承包”提供了法律依据。海域和海岛使用权的承包经营制度,可以理解为陆地上的市政国有土地出让拍卖制度、土地出让的“五统一”制度在海洋上的延伸。此举有利于健全近海和海岛开发的体制,也有利于解决沿海地区民生问题。

  此外,海洋开发的重要手段是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是广东省拓展深化海洋开发的必然选择。

  徐安龙说,目前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仅次于山东,设在山东青岛的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已正式启动,广东有能力联合国内外大型机构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徐安龙建议,超前布局,主动参与深海资源开发。通过成立广东省海洋油气开发公司,参与南海油气资源开发。重点发展深海工程、海洋装备、海洋资源深度利用和海洋监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在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中抢占科技制高点。

  打造广东海洋文化品牌

  广东沿海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近海工业和海洋渔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保护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在海洋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和谐推进,成为徐安龙关注的问题。

  他提出,必须和谐利用,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均衡发展。通过建设南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近岸近海生态监测系统,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实施立体海洋牧场工程,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和人工渔礁等方式增加海洋资源量以促进以海洋渔业、海洋生物产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发展,为广东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左右逢源。徐安龙认为,通过横向联合,可全面加速海洋经济发展。结合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布局“港珠澳海湾经济带”、“粤琼海峡经济区”,利用海峡西岸发展的契机,在粤东地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另外,军民共建,打造海洋立体观测和信息共享平台。

  展望未来,着眼长远,徐安龙呼吁,在海洋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海洋“软实力”,即海洋文化的发展,一是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和传播,二是打造广东优秀海洋品牌文化,“比如‘海上丝绸之路’,别人一讲到海洋就会想到广东来看,现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这就是一个文化品牌,要培育有特色的广东海洋文化”。

  叶家玮:

  海洋产业要走低碳发展之路

  由于长期采取粗放式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我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在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致使近岸生态环境恶化、海域功能退化。

  针对这种情况,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家玮提出了海洋产业低碳发展的思路,对涉及共性的船舶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叶家玮说:“要保持海域生态平衡海洋产业就需要低碳发展。”海洋产业低碳思路就是追求低的单位产值能耗,构建能源节约型海洋产业。

  “海洋渔业的捕捞业能耗占渔业能耗的七成以上。目前捕捞业大量的小型渔船不利于推行高效集约化作业,渔船建造成本、捕捞成本相对较高,且单位产值能耗高。渔船作业模式尤其适合采用油电混合推进技术,其节能减排效果将高于普通船舶(目前渔船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高于汽车)。”叶家玮说。

  他认为:“现代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代表着当今船舶动力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特点是将推进动力与电站动力合二为一。在控制渔船功率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使用现代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船就可以减少船数,扩大单船吨位并采用节能技术,达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和燃油消耗的目的。”

  “油电混合推进技术将推进渔业向节能、低排放方向发展。油电混合推进设备制造领域还有可能发展成为低碳产业或船舶产业中的配套产业。”叶家玮表示。

  叶家玮认为,海洋能的利用也可以使渔业向低碳发展,从而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他说,海洋能蕴藏量是巨大的,据估计有750多亿千瓦,其中波浪能700亿千瓦,温度差能20亿千瓦,海流能10亿千瓦,盐度差能10亿千瓦。

  对海洋而言,可直接利用的绿色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利用形式如小型风—光辅助发电;水产养殖设施中的光能和地热能利用;渔业船舶的风帆辅助动力等。“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低碳的目的,从而减少污染海洋环境。”叶家玮表示。

  向晓梅:

  在海上再造一个广东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支撑条件,人类进入到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再次成为人类发展的焦点和全球的战略争夺点。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海洋战略,掀起“蓝色革命”。

  在此次论坛上,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说:“海洋是中国大国崛起路途中必须征服的领域,否则将无法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

  海洋大开发成大势所趋

  向晓梅指出,国内外海洋大开发成大势所趋,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而东盟10+1自由贸易协定的全面生效,则给广东启动南海战略提供了历史契机,广东正迎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广东应该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以中国—东盟合作为突破口实施“深蓝战略”,力促“10+1”合作重心由陆地转向海洋,把南海建成合作的“内海”,并围绕“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全面铺开广东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打造“深蓝广东”,引领广东由“珠江时代”进入“海洋时代”,在海上再造一个广东。

  “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广东需要以‘南海战略’为中心,把发展定位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合作的通道与枢纽;广东未来重要的经济引擎和‘第二增长极’;我国南方海洋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基地。”向晓梅说。

  在向晓梅看来,发展海洋经济是广东实现发展转型,当好实践科学发展排头兵的重要战略支点。她表示,广东传统的发展模式如果不进行彻底转型,广东将很快遇到“增长的极限”,广东依托“深蓝战略”,把海洋科技作为广东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牵引点,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广东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广东经济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提供支撑。依托优良的港口资源,可以布局大型重化、装备工业以及海洋服务业,可以降低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依托海洋的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可以突破资源“紧约束”,减轻环保压力,拓展发展空间。

  围绕“深蓝广东”的概念,向晓梅还提出了构建广东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设想。包括提升渔港的配套功能和建港水平,与渔区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的“蓝色基地”建设;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带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发展;发展沿海电厂、液化天然气等港口型能源工业;发展出口船舶、游艇和各种大中小型船舶建造修造;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园区;发展最具市场潜力的海洋医药产业;整合海滨资源,打造蓝色旅游精品以及推进信息咨询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逐步建立海洋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对接“绿道网”构筑“蓝色印象带”

  “对接珠三角‘绿道网’,广东可构筑‘蓝色印象带’。”向晓梅在论坛上提出了科学开发海洋岸线资源的新概念。她断言,“蓝色印象带”的开发将成为广东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重要抓手,也将有力地促进广东发展方式转变,成为营造广东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

  何谓“蓝色印象带”?向晓梅解释说,广东沿海的“蓝色印象带”由蓝色产业带、蓝色景观带和蓝色居住带共同构筑,可与珠三角“绿道网”形成对接,成为承载广东未来发展理想的重要区域。

  向晓梅建议,将蓝色产业带建设成广东的大港口、大交通、大钢铁、大能源、大电力、大石化、大造船基地。将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汕头、湛江6个港口连成“六点一线”的“蓝色产业带”。把都市滨海区、海岸线和岛群建设成“三位一体”的生态岸线,打造“蓝色景观带”。建设蓝色城镇、蓝色乡村和蓝色牧场,将之建设成全民参与的生活岸线,打造“蓝色居住带”。

  林浩然:

  发展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动力

  广东是地处南海的海洋大省,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海洋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海洋是全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资源的宝库。据统计,仅就生物资源来说,整个地球生物的生产力每年相当于1540亿吨有机碳,而海洋就占了其中的87%;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至少有20多万种,如此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每年可为人类转化30多亿吨水产食品。

  “目前全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水平还达不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1%。由此可见,海洋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说。

  他认为,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和主攻方向。”

  林浩然说,海洋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利用从根本上取决于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海洋的竞争实质是海洋科学技术的竞争。传统海洋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海洋新兴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依赖于海洋高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海洋科技是广东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海洋科技具有投资大、风险大、收益大的特点,他建议,应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海洋基础设施、重大专项等的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社会、企业、民间及外资等增加对海洋科技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稳定而高效益的海洋科技投入体系。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亦是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林浩然说,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建研发中心和科研基地,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另外,他认为,海洋科技创新要以市场和应用为导向,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机制推动科技发展;海洋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主要靠企业来实现。因此,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海洋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的主体作用,组织有能力的企业参与科技项目的立项、研究、技术转化和成果应用的全过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切实做到研究课题有明确的应用方向,技术开发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成果转化有成熟的企业平台。

编辑:谢雪琴 访问人次:2528 关键字:海洋,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海洋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