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终于成功了!”看到网兜里拳头大的海蜇,椒江奋勇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奋勇不禁发出了一声欢呼:“3年的不间断试验总算没有白费。”
海蜇人工养殖在辽宁、山东、江苏等地很普遍,但在台州还未形成规模。去年三门一养殖户首次在800亩河港成功放养海蜇,走出一条水产养殖海蜇的新路子。今年5月中旬,奋勇合作社在椒江十一塘2万亩滩涂成功放养海蜇,为滩涂养殖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
“大面积放养海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质和环境。”来自辽宁省丹东市水产养殖研究所的康延军是国内最早从事海蜇放养研究的专家之一。他介绍说,海蜇生长环境要好,水质要清澈无污染,温度要适宜,盐度要适中,它碰到药物、油污、硬物就要死亡,因此成活率很低,回捕率在10%左右。
2008年,奋勇合作社开始尝试海蜇养殖,海蜇苗是从辽宁运过来的,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上水质的差异,运回来的海蜇苗成活率很低。“放下去最后什么都没有,损失了几千万元。”陈奋勇说,社员们一合计,高薪请来了专家,在温岭办了一个育苗场,培育适应当地水质的海蜇苗,为大面积放养打下了基础。
海蜇生长快,周期短,一只海蜇苗50天左右就能长到5公斤到10公斤。“养殖海蜇省工、省本、省料,它以浮游生物、微生物等天然饵料为食,不需要另喂饵料,可以采取围网养殖和大棚养殖,河港、围塘和滩涂均可。”康延军说,“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项目。”
“我们准备陆续放下去4000万只苗,按照10元每公斤的收购价算,估计产值至少上亿元。”陈奋勇说,合作社准备建一个加工厂,形成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链。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