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种被称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的技术眼下正在西沪港海域得到推广。该技术结合养殖环境容纳量,把鱼类、贝类、藻类等不同营养级的种类组合到一起混养,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形成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既把水产养殖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降到最低,又能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员陈琳告诉记者:“这就是一种全新的低碳养殖新模式。”
“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能把养殖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降到最低”,陈琳解释道:“就鱼类、贝类和藻类的组合养殖而言,鱼类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氮、磷等物质,由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来吸收;浮游植物和鱼类吃剩的微小颗粒物质,成为贝类的饵料,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大大减少了水体污染,增加了养殖效益。”
西沪港是我县滩涂面积最大的内港和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总面积达50.67平方公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沪港网箱养殖迅速发展,成为宁波市最主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对韩贸易基地。但由于网箱数量和养殖密度急剧增加,鱼类残饲与排泄物大量注入养殖海区,对养殖水域及其邻近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局部海域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目前,西沪港养殖区域已发展藻类养殖1000余亩,贝类养殖4000亩。县海洋与渔业部门计划在三年内加大鱼贝藻综合立体养殖,重点扩大浒苔、礁膜、龙须菜、紫菜、海带等藻类养殖面积1500亩,稳定传统贝类养殖面积,进一步推广船耕机清理滩涂和杀除敌害技术,消除农药使用现象。
针对西沪港区域网箱规格偏小、养殖密度过大、养殖效益不高等问题,我县计划投入1202.5万元对原有的14824只陈旧单层网箱进行削减改造,全港海水养殖网箱在现有数量削减30%的基础上,统一改造为框架规格6×6米的多层网箱,总规模控制在2600只。据介绍,大网箱养殖模式可降低饲料的氨氮、一氧化碳排放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回收等,可有效保护养殖海区环境,也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是国内外养殖专家推崇的“低碳养殖”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