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对澧县养鱼专业户柳宏东来说是一段悲伤的日子,他承包的80多亩鱼塘的水产品突然遭遇灭顶之灾,损失惨重,疑为附近一家工厂排污所致。使他略感安慰的是,该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积极帮他调查取证,但损失最终能否完全挽回,他仍忧虑重重。
80亩水产突然死亡
村民矛头指向人造板厂
5月6日,记者来到澧县采访,柳宏东讲述了那不堪回首的一幕。柳宏东系澧县水电系统山门水库的下岗职工,从2000年起,他便承包了澧县澧东乡团结村100多亩水塘,进行5大家鱼、水鱼和龙虾的养殖。4月20日晚,他从唯一的水源地——鱼塘南面的沟渠开始往其中一口约80亩的鱼塘进水。21日,发现成鱼和鱼苗以及水鱼开始死亡。至23日,80亩水塘的各种鱼类无一幸免,池塘上浮满了鱼类的尸体。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让柳宏东手足无措。他告诉记者,这水塘里光水鱼就有7000多只,已养了3年,投入成本50多万元。如今每只水鱼已有1至2公斤重,不出意外,1万多公斤水鱼可卖100多万元钱,还不算养殖的其他鱼类。柳怀疑鱼类是中毒死亡,祸首就是离此不到300米的振顺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厂排出的有毒污水造成的。
记者看到柳宏东的整个鱼塘已了无生机,鱼塘内残留着不少死鱼的尸体。旁边沟渠里的水确实污浊不堪,有的地方水草都不长。沿流而上不多远,便可以看到振顺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的污水排放口。该厂的污水从工厂围墙外的一条暗沟直接排到公路沿线的排水沟内,然后流到鱼塘边的沟渠里。当地另一养鱼户李井贵告诉记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这附近便有近800亩养鱼水塘,过去都是从旁边的沟渠里取用天然水。自从2006年振顺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后向水沟排污水后,水沟里的水他们便不怎么敢用了。有的村民自己打了井,但毕竟用电取水成本大,村民有时也还不得不从沟渠里取水补充到鱼塘。养鱼户陈丽平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家的18亩鱼塘的鱼也因取用了沟渠里的水导致鱼类全死,事发后他向有关部门投诉,但后来不了了之。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调查取证
4月23日,接到柳宏东报告鱼塘死鱼情况后,澧东乡的党委书记和团结村的村干部,县畜牧水产局、环保、卫生防疫部门的负责人先后赶到现场。经查看,初步认为鱼类符合中毒死亡特征。澧县县政府对此也很重视,为了更好地帮助柳宏东依法维权,26日下午,县政府专门召开了10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会议的主题是要求卫生防疫部门担负起水质检测的任务。4月30日,县政府又召开会议,对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要求,要他们各负其责,查明鱼类死亡原因,弄清损失情况。
记者从澧县环保局了解到,此次柳宏东的鱼塘发生鱼类死亡事件后,环保部门调查了解到,振顺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他们依法提取了水样。经检测,振顺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排放的污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严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环保局对该厂下达了处罚通知书,罚款5万元,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同时,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检测报告单显示,振顺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北边围墙外排污口甲醛含量高达171mg/l,耗氧量高达627mg/l,鱼塘外沟渠进水口甲醛含量达2.26mg/l,耗氧量31.7mg/l,鱼塘三处水里的甲醛含量也在0.86-0.89之间,耗氧量在20.9-22.4之间。这些指标对鱼类生存无疑是有危害的。
索赔之路不轻松
此事到此,问题似乎很好解决了。但振顺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一位姓黄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该厂建厂时已经通过了环境评估,而且该厂的污水排放量本来就很少,也是经过两次沉淀后再排放出去的,每年都通过了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工厂建成4年多以来,并未对附近农业渔业产生多少不良影响,至今还只发生过两次类似纠纷。该负责人认为,虽然柳宏东死鱼是事实,就算该厂排出的污水超标,也不一定是导致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县畜牧水产局渔政管理站杨站长说,按照县政府的要求,近几天,他们正在对柳宏东的损失进行调查,环保和卫生部门的这些检测结果,还只是为柳宏东索赔提供了一些最基础的证据。如果柳宏东与振顺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协商不成的话,可能还要通过打官司索赔,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本案系环境污染侵权案件,系民事侵权案件的特殊侵权案,有关技术认定等科技含量比较大,必须由专业的评估部门来确定污水排放对鱼类死亡的相关性。但杨站长表示,他们将尽最大的努力为柳宏东维权。
对此,柳宏东还是感到有些担心,他告诉记者,光做水质检测他就交了1.5万元钱,如果还要搞评估、打官司,对已遭受重大损失的他来说确实不堪重负。他只希望在他依法索赔的路上能继续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让他早日得到赔偿、恢复生产。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