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劣五类南湖年产50万公斤鱼》追踪>>>
水质连续6年沦为劣五类的南湖,每年年产50万公斤鱼销往市场(详见本报昨日A05版)。昨日,记者从武汉市相关部门获悉,目前,武汉有25个湖泊在进行经营性渔业养殖,其中南湖、墨水湖等5个湖泊是劣五类水质。
5个劣五类湖在养鱼
昨日,记者来到汉阳的龙阳湖边时,一阵风吹过,不时能闻到死鱼的臭味。一位在湖边散步的老人告诉记者,湖边经常能看到死鱼,他认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流向湖里导致水质变差是出现死鱼的主因。据园林部门统计,仅2004年至2006年间,该湖因污染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20余次,共计损失成鱼35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水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莲花湖、西湖、北湖、菱角湖等25个湖泊仍在进行经营性渔业养殖。一些湖泊周围还有养猪场、奶牛场及养鸡场,饵料投放、动物粪便随意排放,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也使湖泊治理成果难以保持。
而武汉市2009年度环境公报显示,全市70个湖泊(水库),有33个湖泊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水体受到污染。25个还在进行经营性养殖的湖泊中,莲花湖、南湖、龙阳湖、晒湖、沙湖、墨水湖、鲩子湖等均为劣五类水质。除去正在抽水清淤的晒湖、沙湖还有5个,占经营性养殖的湖泊总数的两成。
城中湖鱼苗投放量在减少
武汉市农业局水产处人士认为,渔场出产的鱼上市销售前都会进行严格的检测,而且有记录可追踪查询。检测表明,南湖等湖泊的鱼并不存在质量问题。但不少市民担心像南湖这样劣5类湖泊养出的鱼,会危害身体健康。此前,沙湖由于污染严重,被禁止养殖。去年,曾经存在于东湖风景区的830亩水面养殖区域被全部拆除。
据介绍,由于湖泊水质没有得到明显好转,武汉城中湖中的鱼苗的投放量和成鱼产量已连续3年递减。“目前,湖泊养殖正在控制鱼的品种和密度。”在三环线以内,已不允许进行经营性畜禽养殖和“三网”(围网、拦网、网箱)水面养殖。同时,禁止向湖泊投药、投肥进行渔业养殖。
“城中湖禁养食用鱼是趋势”
洪山区政协常委、武大教授尹晖,洪山区政协委员、华科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邬红娟曾向区政协递交建议,呼吁南湖要截污改善水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渔业,构筑滨水渔光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格局。
华农水产学院博导熊邦喜则认为中心城区湖泊禁养食用鱼是趋势,他建议渔政部门应引导渔民调整方向,转向养殖小鱼种,而不是养殖食用鱼。“小鱼种培育一段时间后可转到其他适宜湖泊养殖,渔民同样可以赚钱。”他透露,去年召开的世界湖泊大会就提出,要让湖泊修养生息,最好暂时不在湖中养鱼,如果要养,也要从保护湖泊净化水质的的角度出发,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性地适度养殖,养殖的鱼不上市。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