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记者探访青岛土著渔民生活 大多数转行当老板

发布时间:2010/5/10 11:38:09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谢雪琴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崂山区沙子口西麦窑社区,这里曾经是靠海吃海的小渔村。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每家每户的男人们都要到外面去打鱼,养家糊口。三十年过后,昔日小渔村已经变成旅馆集中地,更成为游客们争相来住的地方,现在它有了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山海人家”,渔民转身成了旅店老板。 

  西麦窑社区的变化不是个特例。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统计显示,现在全市登记在册的渔民有3万人左右,分布在崂山、黄岛、胶州、胶南、城阳 。然而,记者在近日的调查中发现,现在打鱼的人中竟然有一多半不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外地 ,之前打鱼的本地渔民很多已经转行了。 

  ◎现状 原来的渔民基本都不出海了 

  很多年以前,如果问起青岛的哪些人最有钱?答案肯定是:渔民。 

  从上世纪80年代最传统的摇橹船到后来的机械船,渔民的生活随着船的改变而改变。刚开始还是几个人一起凑钱去干,五六年后就变成一个人掌控,雇别人来给自己干,再到现在自己也懒得去管了,直接把船租出去或者把船卖了,改行。 

  西麦窑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有210户人家,其中120多户都出过海打过鱼。不过现在大家都不干了,离海近就在这里开起了小旅馆,虽然收入不是很高,起码没有了风险。现在全村只有1个人还在下海打鱼,但他不是为了卖钱,纯粹是个人爱好。 

  “起初渔民生活条件还是很好的,一网能打上来很多鱼,很快就能卖出去。现在渔民还有,但本地的已经不多,很多都是从外地过来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个是因为渔民生活越来越好,之前积累了很多。另外,现在海上资源也越来越少,虽然一直在控制,但起到的效果仍然是九牛一毛。”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渔民有3万人左右,这里面有外地过来的,也有本地渔民。 

  原来的渔民为啥不打鱼?生活好了,风险太大,没这个必要吧 

  讲述人:黄佳爱 

  年龄:52岁 

  经历:先跟几个兄弟合伙干,后又雇人自己单干,2004年卖掉渔具,改行做旅店老板 

  每一次出海都是探险 

  黄佳爱生活在西麦窑社区已经52年了,从1988年他就和同村人一起合伙出海打鱼,这一打就是16年。2004年由于打鱼时不小心把腰闪了,他才忍痛割爱,将陪伴自己十几年的渔船、渔网等都卖给了别人 。说起出海捕鱼的经历,黄佳爱说,虽然自己是打心底里喜欢打鱼这个行当,但每一次出海确实都是一次冒险。 

  黄佳爱说,渔民每天必看的节目是天气预报,而最关心的就是天气,尤其是当天的风力。黄佳爱说,即使如此,渔民们心里还是没有数,“有时候半夜或早上出去的时候,还风平浪静,一点也没有起风的样子,等你撒上网以后,可能突然之间会遇到大风,那就基本上靠运气了。”黄佳爱说,船坏了、遇到台风了、撞船了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出海我们都是只带一顿饭,可遇到大风两三天回不来,都很正常 。这时村里马上会组织人出去找人。”另外,黄佳爱说,渔民们还特别害怕大雾的天气,很容易撞船。 

  女人几乎成了“望夫石” 

  黄佳爱决定出海那年,儿子8岁,媳妇董淑婷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也没办法。“他是家里的男人,顶梁柱,不放心也得让他去啊,要不咋活呢。”说起那些年的日子,董淑婷还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没有电话,只要出了海就联系不上这个人了,在家坐也坐不住,天天带着孩子去海边看着。那会,海边可没现在这么好看,几个男人一出去打鱼,我们这些女人们就拿着针线活到海边等着去。经常一等一天,只要看着远处有船来了就激动,睁大眼使劲看,看着别人家的老婆把自家男人等回来,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自己男人还没回来,心里就急得慌。我记得有天他早上出海,一般出海都是当天去当天回,要不家里人就着急了,可当天傍晚了还没见船回来,我就在炕上盘着腿等他,直到半夜听见门响,这才放下心。回来晚了担心、天忽然变了也操心,那会渔民的日子可难过了。” 

  董淑婷说,做渔民那会,除了心累,手头上的活也不轻松。又得顾孩子、又得补渔网,还得做那些打回来的鱼,好些的鱼都卖光了,剩下那些不好的,就自己做了吃,实在吃不了就晒干了或者炸出来留着慢慢吃。黄佳爱出海的23年,董淑婷没少跟他叨叨,让他别干了,这活太危险了。直到2004年,黄佳爱快50岁了,才决定卖了渔船,只留下陪伴他12年的锚和渔网。 

  那年,黄佳爱做了个决定:“以后绝对不让孩子下海!” 

  全社区就剩一个打鱼的 

  “现在我们村就还有一个小伙子打鱼,他真是打心底里喜欢。因为不仅出海危险,现在关键是没鱼可打了。”黄佳爱说,2000年以后,海里的鱼越来越难打了。“我们村主要是钓鳗鳞鱼,出去一趟就能撒一遍网,钓多少算多少。”黄佳爱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一天回来能钓几百斤鱼,捞面条鱼的时候一次有时都能捞上万斤,可现在有时四五个人出去一趟,回来百十斤甚至几十斤都有可能。 

  “慢慢发展后,一般都是自己干,然后雇上几个外地人。可捞不上鱼来,油钱、雇工费都得往里搭钱,慢慢地就没人干了。”黄佳爱说,社区里最繁荣的时候有四十多条船,可现在只剩一条船还在出海,是一个姓张的小伙子,他是真的喜欢才一直坚持打鱼。 

  黄佳爱说,其他的居民有的把船卖了,有的是租给了一些外地人,至于没卖也没租的,就只能放在渔港里等着船烂掉。 

  现在渔民都干什么呢?船租了出去,开起旅馆,还有的外出打工 

  黄佳爱的渔船卖了一万块钱,但有的人家渔船还留着,他们还有第二个用途:往外租。 

  既租船又开旅馆当老板 

  “租金一年也不是很贵,大概是3000多块钱吧。钱不多,但都是为了船好,因为船不能放着,越放坏得越快,必须要风吹、日晒、雨打,才能越磨越耐用。所以那些不舍得卖船的人就把自家船租了出去,按时收租金就行了,很稳当。”黄佳爱说。 

  除了租船,他们还开着自己的旅馆。一家只要设好三四间旅馆房,不用太大,只要干净、环境好就行,旅游旺季一到,外地就会有不少人过来享受这种农家宴,住在小院子,晚上还能到海边吹吹风,早上起来再爬个山,也挺恣的。 

  “现在家家没了负担,房子够住,赚多赚少没多大关系,生活很清静。”黄佳爱说,家庭旅馆刚开始的时候还能赚些钱,但这些年这种家庭旅馆到处都是,也稍微受到了点影响。但大家并不是很在乎,熬过那个打鱼的年代,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舒服了。曾经的渔民都在家看看孙子,跟邻居聊聊天、打打牌,也挺好的。 

  外出打工也能月赚两三千 

  西麦窑社区组织部的唐先生说,除了租船开旅馆,现在社区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边的企业打工。“现在经济发展得很快,无论是我们街道上还是周边其他街道的企业都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都去上班了。”唐先生说,年轻人在外边打工,一个月多的能赚三千多,少的也有一两千,生活绝对没有问题。 

  董淑婷今年55岁了,现在的任务是天天在家看孙子。“现在生活可不一样了,自己赚不赚钱不要紧。关键是现在我们都吃保险,我每个月的保险1400多元,这些钱根本用不了。” 

  沙子口码头停了上百艘渔船,5月6日那天,海上风力达到7级,渔船只能全部停在码头等待时机。但这些渔船的主人八成都不是本地人,记者一连询问了好几位渔民,全都操着浓重的口音说:“ 我们是四川人。” 

   有五六百人来自资阳市 

  中午时分,太阳变得很大,一艘渔船内还有三个人在那忙活着。 

  “师傅,咋中午修船呢?” 

  “啊,风大,出不了船,趁着没事修修。” 

  记者在岸上,渔民在船中,双方只能大声喊话。一位穿黑色衣服的渔民把头从舱里伸出来,看了一眼记者。 

  “师傅,听您口音是外地的,四川的吧?” 

  “对,我们都是四川的。” 

  记者的喊话让旁边一位穿橘红色衣服的人很感兴趣,他正骑在墙头上修墙。“我也是四川的,我们这里的都是四川人。” 

  后来一问,这人叫周道伦,今年40岁,他来沙子口当渔民已经3年了。“我是四川资阳市的,我们好多人都是从那里来的。这个码头还有旁边的一个码头,起码得有五六百个四川人呢。还有人已经来了十几年了,也是那些人把我们带过来的。他们刚开始给这里的人打工,赚了钱,后来又自己买了渔船,当了老板,赚的钱更多。看他们赚钱,我们也都跟着出来了。” 

   花两万买船,一年就回本 

  “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船长?” 

  周道伦笑笑:“当然是自己干了,过来就是为了自己干的嘛。3年前,买了个渔民的船,花了两万多,差不多一年就赚回来了。我来之前就跟家人商量好的,觉得过来给别人打工,赚的钱还是别人的。后来,问了几个在这里的老乡,他们说,自己买船吧,不用买太好的,是赚是赔都是自己的。所以我才从家里拿了两万来买了船。” 

  在这干了三年的周道伦已经是个功力十足的船长,他说:“这活也不能一直干,有危险啊。一出海就不知道是个啥样子,只能靠天呗。”他的老婆孩子都在四川,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滋味也挺难受的。但他说:“出来就是为了赚钱,赚得差不多了就回去。不过,现在打鱼是越来越难了,打的人多了、海里的货也少了。到了禁渔期就得在家闲着 ,越来越不好干。” 

  “你不是说,一年就能赚两万吗?”“我们这样背井离乡的,一年赚两万也不多啊。再说,现在越来越难干,有些年连两万的收入也保证不了。”周道伦说,他们过来的时候,都是由老乡介绍过来的,真正赚钱的还是那些七八年前就已经过来的人,“他们都在这里定居了,有房有车的,那才叫有钱。我们现在赚那么一点钱,还得冒着出事的危险。”为什么说冒着出事的危险呢?周道伦说,很多人冒着风险到远的地方打鱼,后来政府为了保护渔民的安全都在海上设了一条警戒线,但为了能多打点鱼,他们不少人都要越过警戒线到外海打鱼。 

  早来者已开车买房,发财了 

  和周道伦一块的,还有一位姓周的先生,他也是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青岛的,“过来以后,发现这钱也不好赚。可在这里混了三年,认识了不少厉害的老乡,他们的确赚了不少钱。”周先生说,他认识了个老乡,名字不方便告诉记者,但这个老乡现在已经开上了十几万元的车,买了房子,而且还娶了青岛的媳妇,是真发财了。 

  “ 现在不好干了,但他们这些人还能赚钱。他们的人脉广,介绍老乡过来打工可以拿提成,另外他们有渔船也可以转租给刚来的,收租金可是旱涝保收的。”周先生说,他认识的那个厉害老乡,现在整天喝茶打牌,但收入一点也不少。 

      ◎相关部门 会加大对渔船的监管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沙子口街道办事处渔业水产办公室的负责人王培良跟记者说,现在出海打鱼的渔民中的确有很多都是外地人,而出海打鱼的本地人已经不是很多。“现在崂山区主要是沙子口还有出海打鱼的,但渔民已经少了很多,很多本地人的渔船都租给或卖给外地人了。”王培良说。 

  为什么本地渔民不打鱼了呢?“主要还是海洋资源减少了,能捞到的鱼比以前少多了,渔民利润空间小了很多。”王培良说,再有就是现在旅游业越来越发达,给当地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收益,而且随着企业增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多了 ,“打鱼是个体力活,而且还有一定风险,所以很多年轻人就放弃了。” 

  那下一步渔业将向哪方面发展呢?“我们将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业,建立大型的海上养殖基地,增加海洋渔业资源。”王培良说,由于现在多数是外地人在从事出海打鱼的工作,而为了能打到更多的鱼,他们有的就把船开到警戒线以外到外海去打鱼。“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渔船的监管,限制他们到警戒线以外打鱼,另一方面也打击‘黑船’出海打鱼,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王培良说。 

编辑:谢雪琴 访问人次:2014 关键字:青岛,渔民,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