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珠海平沙罗非鱼苗出事了,发病死亡规模甚大,很多人说,是天气频繁变化造成的。
事情发生已有一段时间,受了损失的养殖户很快会把死苗清除掉,就平沙基地而言,真实的死亡比例恐怕谁也无法知晓。而在这其中,往往只能以官方的数字作为表述的标准,15%。即使有养殖户告诉我们的记者:“不能对你们说什么了,否则会有人来找麻烦……”
或许,我们可以从大概的数字获得一些旁证,平沙基地有1万余亩水面,按每亩投罗非鱼苗1500尾计,总共投放约1500万尾苗;宝路公司占六成份额,即900万尾;发病时,基地已投苗超五成,即450多万尾。如按该公司负责人称,预计补苗总量在100多万尾,这样一算,该公司鱼苗死亡率已超过20%,而非“鱼苗死亡率在10%左右”。
说回天气,首先得承认,今年4月的天气确实不好,频繁突变,甚至有不少朋友用“诡异”来形容,在这样的环境下,鱼苗大量发病死亡似乎显得很自然。
业界均知,该公司的鱼苗都来自海南基地,在那里孵化出来后,再在台山基地标粗出售,而且该公司的吉富鱼苗是通过孵化车间,大规模生产的。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孵化车间和水泥池标粗的环境下,水质、温度等指标控制在相当理想的状态下,一切都适合鱼的生长;在这样条件下长出来的鱼苗,一旦进入露天土塘,往往缺乏对不利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非常容易发病。前两年,关于“一代虾苗是否适合各地水土”的争论,就是有力的佐证。
曾有人提醒:“同一批鱼苗发病症状和程度不一,每个批次病征表现也不尽相同,可以排除鱼苗自身问题;疾病也不会通过母本垂直传播;发病是在放苗后数天才出现的,因此可以排除人工操作不当带来机械损伤造成影响。”
然而,这些理由显然解释不通,鱼苗的病征、症状和程度不同,只能证明每次致病原因不同,反而说明该鱼苗抵抗能力甚弱,多种环境因素变化都能致病。而谈到疾病是否会通过母本垂直传播,就业界情况,目前对此说法尚无结论,断言“不会”恐怕不妥。至于最后一点,“数天后”究竟是多长时间?是否包括所有养殖户?以该公司鱼苗在平沙的投放量,买了苗的养殖户名单恐怕是长长一串,用“数天后”三字简单概括所有的情况,难以令人信服。
最后补充一点,本文只是探讨疑点,尽力追求真相,并不针对任何企业和个人。其实本人真的希望,闹了这么大的动静,还真是天气惹的祸。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