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稻田养泥鳅,稻鳅双丰收,划得来。我们村今年有20多户老百姓搞起来了泥鳅养殖,面积大概有100亩,目前已下种2000余公斤。”石马镇白光村支书李东江谈及稻鳅养殖,兴趣盎然。他说,去年村民何卫东在承包的30亩稻田里下种泥鳅750公斤,实现亩产稻谷504公斤,泥鳅亩产183公斤,泥鳅总收入4万余元,特别是养泥鳅收入是干捡到的,一点不影响水稻生产。
2008年以来,我县渔政部门在万古、石马、高升等6个镇示范稻鳅养殖209亩,以“大磷副”为鳅种苗,在通过近8个月的田间精心管理,城西片最高亩产达到304公斤,按市价30元/公斤计算,亩收入9120元,除去鳅苗、管理和饲料等成本,亩净收入5000多元。全县在项目资金支持下,采取“以拨改奖”的办法给予养殖户0.5—3万元不等的奖励,提高了农民养殖积极性,饲养户达到200余户。高升镇旭光村2社池塘精养大户李江,养殖51亩,实现收入137.9万元,亩平纯收入达到1.4万元。
近两年间,我县推广稻鳅面积达到2015亩,投放鳅种3715万尾共46351公斤,亩平18437尾23公斤。到12底捕收时统计,总产泥鳅达到187.4吨,亩平93公斤,净增3倍。实现总产值52.47万元,亩平2617元,除去鳅苗及管理等成本,亩平获纯利润1280元,综合效益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3.2%,荣获县政府颁发的2008-200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泥鳅的良好效益刺激了农民的饲养热情。具有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的万古镇新石村9组村民张友建,去春投入13万多元,建起了占地12亩的鳅苗繁殖场,今春以来,以60—70元/公斤的价格出售鳅苗已达1万公斤,并远销广州和重庆綦江、长寿、潼南等地,获得巨大经济效益。龙岗街道办事处明星村5社养殖大户赖明友,今年投入15万元,泥鳅养殖面积已扩至30亩,目前下种已达800多公斤。
县渔政站站长熊兴介绍,我县由于推行了从鳅苗人工繁殖、引种、销售、技术服务“四统一”,遏制了恶性竞争,保护了养殖者利益,推进了可持续发展,今年全县预计泥鳅养殖户将达到400户,养殖面积3500亩以上,目前投放鳅苗已达5万公斤。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