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开栏语2006年以来,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组织实施了“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目前,全省已评选并组织实施项目120个,省财政共投入1200万元。项目实施3年来,共覆盖农户 142457户,受益人口 565364人。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0万元能办成什么事?对于投资需要上千万乃至上亿元的重点项目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可是全省科协系统愣是用这笔钱推广了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这个项目,名字叫做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
仙桃市胡场镇麻港渔场就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之一。通过“一次投苗,多次捕捞”的养殖新技术,渔场的单产提高了近500公斤。2007年以来,在“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渔场“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带动农户人平纯收入由6000多元增加到9000多元。
要做大养殖业,光有干劲和资金不够,还得掌握扎实技术。渔场厂长付尧廷告诉记者,纳入“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后,市科协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水科所专家为渔民辅导养殖技术,通过开展讲座、现场答疑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当地渔民的养殖技术。
以前,农户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效益一般,一亩水田只能赚几百元钱。改单养为混养后,一亩水田可以赚到2000元。镇上已经有70%的农户采用了混养模式。渔场还发展青鱼专养、黑鱼专养等技术,效益成倍上升。
先进的养殖技术,吸引了潜江、洪湖、天门、监利等周边县市前来“取经”。看到产品供不应求,渔场还成立了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公司,给周边村民提供种苗,每年开展4次技术培训,提供销售信息近100余条。
在项目带动下,周边渔民的产品远销江西、湖南等地。然而,生意做大了,各种困难也随之而来。有些老板故意降低市场价格,有些养殖户买到伪劣的饲料、药品、鱼苗,吃了大亏。
在当地政府和科协的指导下,水产养殖协会在今年三月份正式成立。协会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提供销售服务,养殖户只需专心养殖。如今,渔场已建成了优质鱼生产销售,和休闲垂钓于一体的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年产值690万元以上。
科普既有“大场面”的活动,也会因人施教开“小炉灶”。先锋村村民张连春过去游手好闲,想发展生产可苦于无技术、无贷款。在科协和村党支部的带动帮助下,张连春养殖黄鳝赚了钱,还当上了鳝鱼交易市场的管理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