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产业规划
海洋产业群全面崛起
海洋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陆海组合”的资源优势,努力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海洋产业基地、海洋物流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到2012年,海洋产业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5年,海洋产业群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海洋产业群全面崛起,初步把广西建设成为“海洋强省”。
海洋产业增长目标:2012年海洋总产值达305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7.5%,资源潜力得到初步开发。2015年海洋总产值达47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7.3%,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8%左右。2020年海洋总产值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1.2%。
与此同时,通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到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3.62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7.25万吨,保持海洋生态环境良好。
现状调查
结构不合理制约海洋产业发展
我区海域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港口、海洋生物、滨海旅游、海洋油气、矿产、海岛等资源以及风能、潮汐能等。据初步估计,现有岸线资源可建成100个以上3万吨级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达3亿吨,优化利用岸线可建成200个以上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可达6亿吨以上。目前全区海域栖息着鱼类500余种、虾类200余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余种。同时,沿海滩涂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全区海洋可建设10个风力发电场和30个潮汐能发电点,可装机300万千瓦;北部湾油气盆地预测资源量22.59亿吨;北热带的海洋气候和滨海风光以及与越南海陆相接,组合成优良的旅游资源。
然而,这些资源禀赋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区大部分集中在海洋养殖和捕捞方面,高附加值的海产品加工、海洋制药、风电等因工业基础薄弱而未得到很好开发,潜在的资源没有得到挖掘。从总体上看,我区海洋经济问题和产业规模还很小,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在全国排名靠后。我区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配套能力弱,科技力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海洋教育事业滞后,与我区的资源、环境、人口、区位和总体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路径选择
优化结构 培植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不平衡,导致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对此,防城港市海洋局副局长李舒南说,通过优化结构,培植、发展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海洋产业集聚。
防城港有很好的海资源,有五六公里的深水岸线,加上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临港工业,使防城港的海洋新兴产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为发展海洋新兴产业,防城港早在两年前就规划了新的发展思路。即在港口区企沙镇发电厂南端的沿海地域,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厂;在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江平工业集中区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业;在企沙工业区、茅岭工业园区和河西工业集中区等地,大力发展海洋化工业;在迅速崛起的临港工业区,即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发展海洋运输业。
借助快速发展的临港工业,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10万吨级以下货船、渔轮、游艇制造,15万吨级以下船舶修理,海洋石油平台、储运处理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今年全市的沿海组合港货物吞吐能力将达1亿吨,2020年力争达3亿吨。而海洋物流业则发展以生产型物流、生活型物流等物流原料为内容的物流产业体系,物流功能由传统单一的仓储运输库存,发展到综合运输、仓储和库存管理、采购、配送与客户服务等,逐步发展到以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为标志的供应链管理阶段。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培植海产品深加工、海洋制药等龙头企业,使传统渔业逐步向深水水域渔业推进,由简单的海产品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近几年,防城港的海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东成食品、元一和海世通等五六家海产品加工企业,其产品50%多远销国外。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5.7万吨,加工产值达9.6亿元,年均增长23.61%,水产品加工率达到20%。
在港口区渔洲坪工业园,18家企业年产30万吨磷化工产品,它们是开发海洋新药和海洋生物化妆品等产品的主要工业阵地。今年,又有3家开发海洋制药的企业与港口区签订协议,使海水淡化产业、卤水资源深度加工业成为防城港海洋新兴产业的新生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