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主要为细菌性败血症,技术人员认为由肠胃炎转变而成,较难治愈
最近,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阿杰很郁闷,从2月开始,一塘与杂交鲶混养的黄颡鱼就开始陆续死亡,每天少则几十尾,多则几百尾,气温越高,死亡数量越多,到目前为止已经损失1万尾左右。据了解,近两个月来,该地区冰鲜混养塘的黄颡鱼发病较为严重,发病率在5成左右,经初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气温上升黄颡鱼死亡渐多
阿杰告诉记者,发生死鱼的池塘约2.8亩,水深2米,去年4月投放杂交鲶1.6万尾、黄颡鱼5万多尾,用冰鲜投喂,养到现在分别达到6-8两、1两的规格。自从春节后天气回暖以来,黄颡鱼出现陆续死亡。而且杂交鲶和黄颡鱼总体吃料表现不佳,特别是主养的杂交鲶吃料很少。
刚开始,阿杰凭经验判断是寄生虫作怪,就用“杀车灵”进行常规全池杀虫,杀虫后发现,杂交鲶吃食量增加,而黄颡鱼吃食仍然较少,并持续伴有死鱼现象。之后,阿杰曾多次换水(每月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1/2)、杀虫,但都不能避免死亡。而且,一般在换水后的2-3天,黄颡鱼死亡数量会有所降低,但第4天后死亡数量又再次上升,如果伴随着气温上升,死鱼数量会更多。
进入4月以来,随着气温上升,黄颡鱼死亡不断增加。死鱼外观上鳍条充血、排泄孔红肿、腹部肿胀,解剖检查可见胃部积水较多、肠道充血、肝上有大血管分布,鳃部镜检有轻微烂鳃,经初步诊断为慢性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病程长,发病后每天均有死鱼,难以治愈。
喂冰鲜塘黄颡鱼普遍发病
“近期我们接触了不少这类病例”,利洋水产医院西樵店副店长黄生告诉记者,不论是主养加州鲈、长吻磅,还是杂交鲶,只要是投喂冰鲜的鱼塘,混养的黄颡鱼就易发此病,而投喂配合饲料的黄颡鱼纯养塘未见该病。目前南海地区该病的发病率在5成左右,鱼体病征表现有轻有重,都有死鱼现象。一般发病的鱼塘水质都比较差,池塘自净能力差,水浊,易缺氧,氨氮、亚硝酸氮水平都比较高,塘底有机质多、富营养化,底质向水体释放较多的有毒有害气体。
“长期的内伤和即时的诱因共同导致该病的发生”,黄生分析,天气和投喂冰鲜是造成黄颡鱼慢性细菌性出血病发生的两大原因。过年后水温上升,黄颡鱼吃料量增加,而肠胃机能还没有适应过来,暴食后引发急性肠胃炎,造成机体内部硬伤,之后转为慢性细菌性败血症。加上投喂冰鲜,沉底的冰鲜和排泄物对池塘底质污染特别大,当天气突变时,特别是由阴转晴,容易泛底,从而引发死亡。另外,他还表示,阿杰的情况,可能还与鱼苗投放密度过大有关,水深、又不常开增氧机,鱼也容易缺氧死亡。
看到死鱼时已难治疗
对此,黄生建议先换水再调水改底,可以在天气好的早上换半塘水,之后用调水药物调水,第2天进行改底,当水质调整相对稳定后,再内服药物治疗细菌性病,同时内服多维等增强抵抗力。另外,由于水质和底质不可能一下子调节到位,需要长期持续调理,并多开增氧机进行气体交换,以增加氧气和排除有害气体,特别是阴雨天气。
利洋水产医院陈保立表示,在没发病前要充分考虑溶氧和营养,平时要多开增氧机,“每天开2-3个小时,比吃什么药都强,不要心疼电费”,特别是阴雨天气、台风前都要多开;另外,平时要注意增强鱼体营养。第三,在没有发病的时候,也要做好防病措施,针对当季易发的病害,按治疗量的1/2-2/3定期内服预防,因为“当鱼死亡上浮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治疗起来很困难了。”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