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安家是西店镇凫溪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他守着自家的几亩山地,干了半辈子农活,生活还是很贫困,2001年养殖香鱼才让他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先吃“螃蟹”的人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宁海凫溪村时,正逢有人在焙烤香鱼,乾隆“闻鱼而循,后入民家”,品尝香喷喷的香鱼后,觉得清香味美,赞不绝口,遂钦定为贡品。
香鱼是一种名贵鱼类,体长约20厘米,背呈青绿色,两侧金黄,鲜艳夺目,身体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美国鱼类学家称香鱼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鱼类”,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香鱼被誉为“河鱼之王”,备受消费者青睐。
凫溪是“香鱼之乡”,这里出产的香鱼远近闻名。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兴建水库、拦溪蓄水,中断了香鱼的洄游通道,加上滥捕和水环境污染等原因,香鱼逐年减少,到了20世纪70年代,香鱼濒临绝迹。
2001年春,县工作队进驻西店镇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凫溪村。在一次村委会上,有人提出开发和挖掘濒临绝迹的香鱼资源,当时身为村委会成员的俞安家大胆提出人工养殖香鱼的思路,并自告奋勇先吃这只“螃蟹”。
养殖香鱼要先过三关:一是资金,二是技术,三是市场。香鱼是一种很娇贵的鱼,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它比任何鱼类都爱清洁,水质稍有污染就会死亡。有位老村民语重心长地嘱咐老俞:“你要慎重考虑,不要心血来潮,万一养不好鱼,钱就抛入水中捞不起来了。”老俞想,养香鱼我是外行,风险是有的,但香鱼养殖是一项新兴事业,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这条路我是走定了。
当年4月,俞安家向亲友借来9万元钱,在村边一块空地上建成了1亩多水面面积的香鱼试验场,并从福建买来3万尾四五厘米大小的香鱼苗,一心投入养殖。他吃住在塘边,起早摸黑,运料喂鱼,发电充氧,测量水温,观察鱼情,从不放松,像照管自己的娃娃一样精心培育鱼苗。他多次参加技术培训班,系统学习香鱼管理技术,还自费订阅各种水产报刊,决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养鱼“土专家”。
科学养鱼初尝成功
俞安家养鱼讲究科学,在养殖技术上有所创新。他按照香鱼怕冷更怕热的生活习性,利用冬暖夏凉的井水养鱼,使香鱼在冷暖适宜的水中生长。为了使香鱼膘满肉肥,他改变以往投喂普通颗粒饲料的做法,让香鱼吃上优质粉状配合饲料,从而使鱼产量大幅度提高。为满足淡季市场的需求,俞安家巧打时间差,在2月底投放鱼苗,比往年提早1个月时间,早放养的鱼苗到5月底便可出塘投放市场。春节期间,他在自己的鱼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以提高池水的环境温度,使鱼苗安全过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个月的辛勤劳作,俞安家的集约化养殖香鱼成功了。他养殖的1亩多水面的香鱼,亩产达到1000公斤,产值达11.2万元,获净利2.2万元。这批鱼在宁波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获“优质产品奖”。尤其是色泽金黄、清香无腥、松脆可口、风味独特、包装精美的凫溪香鱼干,更受宁波市民的欢迎,每公斤600元的高价仍被抢购一空。一些旅居海外的“宁波帮”,也很想吃到家乡特产,常托亲友邮寄美味香鱼干。看到养香鱼能赚钱,村里有些人也跟着老俞养起了香鱼。
打造知名品牌
为了打造凫溪香鱼原产地品牌,让这一传统的地方名特产重现光芒,西店镇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农产品要提高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按照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程序规范操作。去年三四月份,西店镇首先以镇政府的名义出资1万多元申请注册了“凫溪香鱼”商标,为凫溪香鱼拿到了第一张市场通行证,接着又为养殖户落实生产资金30多万元。同时,西店镇还专门制作光盘、图册大力宣传香鱼,提高了产品知名度。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俞安家等养殖户还向消费者承诺,如果他们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可以调换。正是因为有了“凫溪香鱼”这块金字招牌,使产品的销售与日俱增,近年来,产品已远销福州、上海、南京、杭州、金华等地。俞安家说,这几天日本客商正和他们洽谈出口事宜,出口量在50吨左右。目前他建有鱼池5亩,年产香鱼15吨,年收入30万元。
目前,凫溪活香鱼的市场售价为每公斤40—60元,而香鱼干的售价更高,每公斤达到300元,销售形势很好。在俞安家的影响和带动下,凫溪村有15户村民从事香鱼养殖,共建成3个养殖场,水面面积约50亩。2009年香鱼总产量160吨,年收入突破500万元,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俞安家坚信,香鱼养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产业,生产潜力大,前景广阔,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发家致富。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产人物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