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作为典型的“加工出口型农业”,我国鳗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底端,1条中国烤鳗的价格只相当于1/4条日本烤鳗
每年1月至4月,是我国东南沿海养鳗场的投苗季节。按正常年份鳗鱼产量10万吨计算,我国每年需要40吨日本鳗苗(又称本地鳗苗),40吨欧洲鳗苗,然而,截至4月初,日本鳗苗投苗量不到7吨,进口欧洲鳗苗量也只有12吨左右,缺口超过3/4。
每年1月至4月,也是日本烤鳗采购商的下单旺季,然而面对有所恢复的鳗鱼价格,不少养鳗场却不为所动,仍在待价而沽。“由于投入大,现在的养鳗场只要资金能供上就不卖,卖掉就亏本。”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李氏养鳗场负责人李训承说。
在这个寒冷的春季,我国养鳗业也显得有点“冷”。中国鳗业,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软黄金”产业,在苗种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下该如何突围?对此,本报记者深入我国两大养鳗基地———福建福清和广东顺德进行采访,并听取了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困扰鳗苗问题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养殖的主要是日本鳗和欧洲鳗。作为日本鳗苗的主产地之一,我国长江口的产量占日本鳗苗总产量的60%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为弥补日本鳗苗的不足,我国引入了欧洲鳗苗。2008年,欧洲鳗出口占我国鳗鱼产品出口量的一半左右。
“欧洲鳗最大的优势是鳗苗比较便宜。”福清市鳗业协会副会长张述之说。4月2日,中国鳗鱼网上每尾日本鳗苗的报价是7.4元,欧洲鳗苗仅为2.6元。
然而由于资源衰退,2007年6月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会议上,通过了把欧洲鳗列入公约濒危动植物附录Ⅱ的提案。2009年开始,欧盟对欧洲鳗苗出口实行配额管理,我国的进口量从此前的每年四五十吨骤降至不足10吨。今年的出口配额是14吨。“总体上看,苗量呈下降趋势。”从事欧洲鳗苗引进业务多年的福建天马水产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何康华说。
“如果本地鳗苗便宜了,没有欧洲鳗苗也没关系。”李训承说,“但本地苗价格太高。”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的日本鳗苗捕捞有些异常。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日本鳗苗的捕捞期。正常年份,日本鳗苗年产量为90~100吨,歉收年份在60吨左右,但到4月初,日本鳗苗产量不足30吨,其中我国捕捞量约16.5吨。受此影响,日本鳗苗价格一路走高,1月中旬甚至蹿升至每尾23.6元,超过1995年每尾18.6元的历史高位。“这样的话,每吨鳗鱼的成本在15万元左右,但此时价格最高的出口活鳗每吨也只有9万元。谁敢投这个苗?”张述之说,“鳗苗问题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有日本鳗苗的话,我们的养鳗场能竞争过日本吗?能竞争过韩国吗?”
记者了解到,日本鳗苗16元/尾的时候,我国还没有投苗;7.4元/尾的时候,投苗量不到7吨。剩下的9.5吨鳗苗都到哪里去了呢?“都通过各种渠道走私到日本和韩国了。”业内资深专家刘兆钧说。
求解最好的办法是把本国鳗苗资源保护起来
“没有欧洲苗,我们还有鳗鱼可养吗?”对此疑问,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汪劲透露,他们正加紧研究新品种鳗鱼的养殖技术,努力实现开发性保护,但问题是养鳗场愿不愿意承担引进新品种的风险。
从养鳗业的反应来看,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何康华告诉记者:“从行业方向来看,我国养殖日本鳗的技术成熟,欧洲鳗和美洲鳗的技术相对成熟,澳大利亚鳗和印尼鳗的习性不太适应大陆环境。没有鳗苗,后面所有的产业跟着关闭,所以首先还是要把本国的日本鳗苗资源保护起来。”目前,我国鳗业已经形成了从种苗、养殖、饲料生产加工到烤鳗加工出口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包括3000多家养殖、加工和饲料企业,有20多万从业人员。
日前,日本宣布首先突破了鳗鱼人工育苗技术,但距离生产应用的路程尚远,所以目前鳗鱼养殖仍全部依靠捕捞天然鳗苗。因此,“先把日本鳗苗资源保护起来”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然而怎么保护,看法却并不相同。
由于日本法律是禁止鳗苗出口的,2007年我国台湾地区也禁止鳗苗对日出口。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大陆也应该将日本鳗苗列入濒危动植物种保护目录,控制出口。但也有人担心,现在列入濒危动植物种保护目录的时机是否成熟———如果列入国内濒危物种保护目录,如果执法不力,鳗苗仍然会通过走私等途径流失,难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如果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目录,日本、韩国作为主要进口国“肯定会反对”。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就曾出台文件规定鳗苗出口要有许可证,鳗苗出口许可证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核发,上海等一些产地还出台了具体的鳗苗资源管理办法。欧洲鳗苗被列为濒危物种保护目录后,考虑到对日本鳗苗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我国重申“鳗苗出口要经过当地省级渔业部门的批准”。然而令行禁不止,每年仍有超过10吨的鳗苗资源流失掉,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出的价格高,我们的生产者承受不了”。
“因此要保护鳗苗资源,最好的办法还是提高鳗苗购买力。”广东省鳗鱼业协会会长徐利明说,要提高购买力,关键是提高我国鳗鱼的价格。然而,“要提高我国鳗鱼出口价格谈何容易啊!”刘兆钧说,“如果鳗苗流失得不到遏制,出口价格将永远受人控制。”
尴尬:1条中国烤鳗的价格相当于1/4条日本烤鳗
张述之告诉记者,我国鳗业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承接日本产业转移而发展起来的,并于上世纪90年代日本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包括种苗、养殖、饲料、加工到流通在内的庞大产业,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高峰时活鳗产量近15万吨,出口活鳗及烤鳗等近8万吨,创汇9亿美元左右,是农产品出口的龙头老大,因此鳗鱼也被称为“软黄金”。然而,这一发展模式也造成了我国鳗业对日本市场的高度依赖。
作为典型的“加工出口型农业”,我国鳗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凭借低廉的人工和资源成本赚取“养殖费”和“加工费”。即使在日本市场繁荣的时期,日本市场上同样规格的活鳗,中国产的每吨价格要比日本产的低将近2.5万元;2008年市场低迷的时候,1条中国烤鳗的价格只相当于1/4条日本烤鳗。
“以前鳗价主要是受鳗苗捕捞量波动影响,近年来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张述之说。从2001年开始,日本为了保护其本国鳗业,不断对进口鳗鱼增加技术性限制措施,我国鳗鱼产品对日出口也呈下降趋势。以烤鳗为例,2001年度(上年9月至当年8月),我国对日出口量为7万多吨,2008年度降至1.6万多吨;对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也从90%以上降至60%左右。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加之国内三聚氰胺等事件影响,出口受阻,鳗价跳水。“当时最贵的活鳗每吨4.3万元,成本是5.5~6万元;菜鳗每吨2.3万元,只够饲料钱。”张述之估算,仅福清大概就亏了2.5亿元,养鳗场六成退出。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初,国内养殖及加工出口企业均已连年严重亏损,其中养鳗企业1/3破产、1/3转产、1/3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加工出口企业90%以上已经停工。
“我国鳗鱼常年产量在10~15万吨之间,2009年大概只有9万吨。”汪劲分析认为,正是由于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鳗价才出现恢复性增长。据农业部渔业局公布的数据,鳗价从2008年开始持续下滑;2009年下半年起,菜鳗价格逐月回升,并于当年10月份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今年1月份,菜鳗收购价每吨超过6.1万元,出口活鳗价格每吨6.3~9万元,此后菜鳗价格略有回落,出口活鳗价格继续上涨。
转向中国鳗业发展,最需要做的是扩大消费
一方面是苗种资源告急,另一方面则是销售市场“看人脸色”,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我国鳗业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转向,该怎么转?
曾负责引进欧洲鳗养殖技术并成功将挪威三文鱼等进口水产品推向中国市场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专家樊旭兵分析说:“产业发展有一条微笑曲线,位于底端的生产环节风险最大,附加值最低,位于两端的研发和市场环节,附加值较高。对于鳗鱼来说,只要大规模的人工育苗技术不解决,全球产量就不会扩大。那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鳗鱼养殖国,中国鳗业要发展,最需要做的是扩大鳗鱼在国内外的消费。”
市场,成为鳗业发展能否转入良性循环的关键。为了摆脱对日本市场的依赖,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渔展,但张述之发现,鳗鱼消费主要是饮食习惯的问题,俄罗斯人喜欢烤鳗但消费水平有限,欧美鳗鱼消费以日本侨民为主,“所以日本什么时候都是鳗鱼消费最主要的市场”。
我国鳗鱼在日本市场的主要问题是知名度不高,安全性受质疑。因此,2009年“鳗鱼节”前夕,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赴日举办推介会,准备了1000份鳗鱼饭,向日本消费者宣传“中国鳗鱼”的安全性。在这次宣传活动的助推下,我国出口日本的烤鳗价格由日本烤鳗的1/4回升到了70%,活鳗价格甚至超过了日本国产鳗。“靠的就是品牌的力量。”徐利明说。
品牌缺失,已经成为中国鳗鱼游向世界的软肋。汪劲介绍说,没有品牌,不仅使中国鳗鱼价格上不去,而且一旦有产品出问题,很难追溯,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事实上,很多烤鳗加工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怕的是“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怕的是“打开的市场被同行占去”,因此宁愿在价格上让一让,也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然而,正是这“让一让”和“不愿意”,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为了争夺订单,国内烤鳗企业在报价上是保密的,但日本客商却互通信息,这就造成了烤鳗企业在谈判上的被动,难以走出“互相压价—没有竞争力—继续压价”的恶性循环。
在企业开拓市场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就显得格外重要。2009年,广东省鳗鱼业协会和顺德区政府筹资举办了首届中国(龙之星)鳗鱼美食文化节,其中的“鳗·游中国”活动先后到广东、重庆、上海、北京等地推介鳗鱼产品。“这次推介,不光使销售额比以前多了10几亿元,更重要的是整个市场都被带动起来了。广东菜鳗每天的销量从一二十吨增加到百十吨,价格也从每吨2.8万元涨到了6.5万元左右;日本鳗商也开始紧张了,下单价格比之前翻了一番。”通过这次尝试,徐利明更强烈地意识到,“产业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把自己的国内市场做起来。”
由于长期以出口为导向,我国鳗业在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积累起来的先进经验,为中国鳗业打造品牌和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但无论是品牌的打造,还是国内外市场的开拓,都不是仅靠一两次成功的市场推介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内部形成有效机制。对此,樊旭兵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尽快设立全国性的鳗鱼市场推广基金;二是通过征收出口税或者鳗苗资源税的办法建立可持续的推广基金筹集机制;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推广经费的来源、使用安全和不断扩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